[发明专利]EPDM发泡体和粘合密封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7864.0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8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川田让司;岩濑崇行;高桥伸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K5/33;C08J9/04;C08J9/10;C09J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pdm 发泡 粘合 密封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EPDM发泡体和粘合密封材料,具体地说,涉及含有三元乙丙橡胶的EPDM发泡体和具备该EPDM发泡体的粘合密封材料。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各种工业制品的密封材料,已知将三元乙丙橡胶(以下,有时省略为EPDM。)发泡而形成的EPDM发泡体。该EPDM发泡体以防尘、绝热、隔音、防震、缓冲、水密封和气密封等为目的,在例如摄像机、数码相机、复印机等图像设备、电气制品、住宅构件或者汽车构件等各种工业制品中,作为用于填充缝隙的密封材料而被广泛使用,另外,近年来,在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或PDA等装备有液晶显示器(LCD)的信息设备中,作为用于将其液晶显示器的周围密封的密封材料而被广泛使用。
通常,EPDM发泡体通过利用发泡剂将三元乙丙橡胶发泡,同时利用硫交联而制造(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3090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160685号公报。)。
另外,还已知通过利用发泡剂将三元乙丙橡胶发泡,同时利用有机过氧化物交联而进行制造(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1798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若利用硫将三元乙丙橡胶进行交联,则根据所密封的构件的种类不同,该构件可能会因残存于EPDM发泡体中的硫而被腐蚀。另外,若在氧气存在下利用有机过氧化物将三元乙丙橡胶交联,则EPDM发泡体的表面的交联不充分,表面可能会产生发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充分的密封性、同时降低了对金属的腐蚀性的高发泡倍率的EPDM发泡体、以及具备该EPDM发泡体的粘合密封材料。
本发明的EPDM发泡体为含有三元乙丙橡胶的EPDM发泡体,其特征在于,在以下所示的50%止水性试验中具有1小时以上的止水性,且在金属腐蚀性试验中没有确认到金属腐蚀,
50%止水性试验:将EPDM发泡体样品冲压成U字状,使得厚度为10mm、宽度为10mm、高度为148mm、两前端的间隔为54mm,在厚度方向进行50%压缩,向U字内加水至100mm的高度,测定至漏水为止的时间;
金属腐蚀性试验:将0.5g EPDM发泡体装入100mL密闭瓶中,在密闭瓶的盖的内侧粘贴经研磨和清洗的银(板状),将其投入85℃的恒温槽中7天,确认有无银的腐蚀。
本发明的EPDM发泡体优选的是,在所述50%止水性试验中,具有24小时以上的止水性。
另外,本发明的EPDM发泡体优选的是,其密度为0.30g/cm3以下,其具有独立气泡结构。
本发明的EPDM发泡体优选通过将含有三元乙丙橡胶、醌型交联剂和发泡剂的橡胶组合物发泡而形成。另外,醌型交联剂优选含有对醌二肟,另外,相对于100重量份三元乙丙橡胶,优选含有0.01~20重量份对醌二肟。
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密封材料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由上述EPDM发泡体形成的发泡体层、和设置于所述发泡体层的表面的粘合层。
本发明的EPDM发泡体在上述止水性试验中具有高止水性,因此具有与以往利用硫进行交联时相同的密封性。此外,由于不具有金属腐蚀性,因此在电子设备或家电制品等与金属接触的用途中也可以长期使用,而不会腐蚀金属。
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密封材料由于发泡体层由上述EPDM发泡体形成,因而密封性和耐金属腐蚀性优异,而且具备粘合层,因此能将发泡体层粘贴到任何位置。其结果,通过本发明的粘合密封材料,利用上述EPDM发泡体可以将任意构件的间隙良好地密封,而不会腐蚀金属。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50%止水性试验的概况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粘合密封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EPDM发泡体可以通过将含有三元乙丙橡胶、交联剂、发泡剂的橡胶组合物发泡而获得。
三元乙丙橡胶是通过乙烯、丙烯和二烯类共聚而得到的橡胶,除了乙烯和丙烯之外,通过进一步共聚二烯类,由此能够引入不饱和键,而利用交联剂进行交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7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