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缸注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8397.3 | 申请日: | 2011-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5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朱先福;陆新海;周丽芳;张正俊;顾晓熙;仇庆武;赵启红;吴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维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54 | 分类号: | B29C45/54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注塑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单缸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种规格的注塑机,凡采用油缸结构的,多为与注射螺杆平等的双缸注射装置,其能耗大、体积大、重量重、零件多、制造困难,而且双缸注射装置的同步性差,易引起受力不均等一系列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小、结构简单、重量轻、零件少、制造方便的单缸注射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缸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座,注射座的前端连接有机筒,机筒中设置有螺杆,所述注射座的后端设置有端盖,端盖中设置有传动套,端盖的外部设置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设置在传动套中,传动套中还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与螺杆相连接,传动轴的外部套设有活塞,活塞的外部密封套设有透盖和缸体,缸体与端盖密封连接,所述传动套、传动轴、活塞、透盖和缸体均位于注射座的内部,透盖与活塞之间形成前油腔,透盖中设置有与前油腔相连通的前油孔,前油孔穿透注射座与外部相连通,活塞、缸体和端盖围合成后油腔,端盖中设置有与后油腔相连通的后油孔。
所述传动轴与活塞之间设置有轴承,轴承通过压盖和螺钉设置在传动轴与活塞之间,螺钉穿透压盖与活塞相连接。
所述的传动轴通过键与螺杆相连接。
所述端盖与传动套之间设置有轴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单缸注射装置与双缸注射装置相比,其结构简单、能耗小、重量轻、零件少、制造方便。而且采用单缸注射,不存在同步性的差异,可避免引起受力不均等一系列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单缸注射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座,2、机筒,3、螺杆,4、端盖,5、传动套,6、第一轴承,7、液压马达,8、传动轴,9、键,10、活塞,101、凸圈,11、第二轴承,12、压盖,13、螺钉,14、透盖,15、缸体,16、前油腔,17、前油孔,18、后油腔,19、后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单缸注射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单缸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座1,注射座1的前端连接有机筒2,机筒2中设置有螺杆3,所述注射座1的后端设置有端盖4,端盖4中设置有传动套5,端盖4与传动套5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6,从而使传动套5可在端盖4中环向转动并且轴向锁定,端盖4的外部设置有液压马达7,液压马达7的输出轴与传动套5相连接,传动套5中还设置有传动轴8,传动轴8的一端通过花键与传动套5相连接,传动轴8的另一端通过键9与螺杆3相连接,传动轴8的外部套设有活塞10,传动轴8与活塞10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11,第二轴承11通过压盖12和螺钉13设置在传动轴8与活塞10之间,螺钉13穿透压盖12与活塞10相连接,从而使传动轴8可在活塞10中环向转动并且轴向锁定,活塞10的外部密封套设有透盖14和缸体15,缸体15的一端与端盖4密封连接,所述传动套5、传动轴8、活塞10、透盖14和缸体15均位于注射座1的内部,活塞10上有凸圈101,透盖14、缸体15与活塞10及凸圈101之间形成前油腔16,透盖14中设置有与前油腔16相连通的前油孔17,前油孔17穿透注射座1与外部相连通,活塞10、缸体15和端盖4围合成后油腔18,端盖4中设置有与后油腔18相连通的后油孔19,后油孔19与外部相连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预塑时,液压马达7转动,液压马达7的输出轴带动传动套5在端盖4中转动,传动套5带动传动轴8转动,传动轴8带动螺杆3转动进行塑化。同时,液压油从前油孔17进入前油腔16,使前油腔16中的油压增大,推动活塞10及传动轴8往后运动,此时传动轴8在传动套5中滑动,后油腔18中的液压油从后油孔19中排出,传动轴8带动螺杆3往后运动,完成防涎动作,在机筒2前端形成塑化好的塑料。注射时,液压油从后油孔19进入后油腔18,使后油腔18中的油压增大,推动活塞10及传动轴8往前运动,此时传动轴8在传动套5中滑动,前油腔16中的液压油从前油孔17中排出,传动轴8带动螺杆3往前运动,完成注射动作。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维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维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83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密传输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滚筒拌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