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8479.8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9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帕特里克·丹尼尔·玛古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郭鸿禧;刘奕晴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测量由多个纵向连接的电池单元对构成的电池中的电压的电池。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EV)、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及燃料电池车辆(FCV)通常包括高压蓄电池。在运转时,蓄电池提供电能以运转车辆中的多个组件,例如连接至车轮的电动马达。蓄电池通常包括多个可存储电荷的电化学电池单元。例如,蓄电池可为锂离子电池。会出现如下的一些问题:高效封装电池单元阵列、有效连接电池单元以提供所需电池特性、提供足够的冷却以确保电池单元不会过热、以及为所有或至少许多电池单元提供传感器用于测量电压和温度以探测除湿电池单元运转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第一和第二多个设置为阵列的电池单元对,第一电池单元对的正极端子和第二电池单元对的负极端子被设置为与阵列的第一侧面相邻。第一导体在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端部电连接至第一电池单元对的边缘,第二导体电连接至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一电池单元对正极端子。支架焊接至第二电池单元对的负极端子。支架位于阵列第一侧面的附近。母线将多个第一电池单元对中的一个电池单元对连接至多个第二电池单元对中的一个电池单元对。母线焊接至一个第一电池单元对的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端部的中心,并机械连接至一个第二电池单元对的支架。每个第一电池单元对均与多个第二电池单元对中的一个在第一侧面相匹配,并设有多个母线以在第一侧面连接这些配对。
第一电池单元对的负极端子和第二电池单元对的正极端子位于阵列的第二侧面附近。电池还包括在与第二侧面相邻的端部电连接至第二电池单元对的边缘的第三导体、和电连接至与第二侧面相邻的第二电池单元对正极端子的第四导体。
电池单元对中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电池单元被称为近端电池单元,而电池单元对中与第二侧面相邻的电池单元被称为远端电池单元。通过第一和第二导体确定第一电池单元对的近端电池单元的电压。通过第一和第四导体确定第一电池单元对的远端电池单元的电压。通过第二和第三导体确定第二电池单元对的近端电池单元的电压。通过第三和第四导体确定第二电池单元对的远端电池单元的电压。
电池包括与阵列第二侧面相邻的焊接至第一电池单元对负极端子的支架、以及电连接第一电池单元对和第二电池单元对的与阵列第二侧面相邻的母线。母线的第一端焊接至第二电池单元对的正极端子,母线的第二端机械连接至焊接至第一电池单元对的支架。
根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含:设置为阵列的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对(200a、200d和200b、200c),第一电池单元对的正极端子和第二电池单元对的负极端子设置为与阵列的第一侧面相邻;电连接至第一电池单元(200a)的弯曲接头(218a)的感应导线(220a);连接至第一电池单元(200a)的正极端子的母线(208a);以及电连接至母线(208a)的感应导线(212b)。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电池单元(200a)为第一电池单元对(200a、200d)的第一电池单元,且通过测量电连接至弯曲接头(218a)的感应导线(220a)和电连接至母线(208a)的感应导线(212b)之间的电压差来确定第一电池单元(200a)的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电池单元(200a)为第一电池单元对(200a、200d)的第一电池单元,电池单元(200d)为第一电池单元对(200a、200d)的第二电池单元,还包含:连接至第二电池单元(200d)的负极端子(204d)的支架(206d),母线(208a)也连接至支架(206d);以及电连接至支架(206d)的感应导线(212d),其中通过测量电连接至弯曲接头(218a)的感应导线(220a)和电连接至支架(206d)的感应导线(212d)之间的电压差来确定第二电池单元(200d)的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电池还包含:以卡扣关系连接至弯曲接头(218a)的扣环(216a),其中扣环(216a)还连接至感应导线(220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84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