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有在线粘度检测装置的连续混配车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8638.4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费节高;郭春峰;屈海清;邓斌奇;刘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G01N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李东京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在线 粘度 检测 装置 连续 混配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本属于石油水基压裂工艺中的压裂液混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在线粘度检测装置的连续混配车。
背景技术
针对我国传统的水基压裂工艺现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连续混配水基压裂作业工艺,开发出了柴油基浓缩羟丙基胍胶LGC体系和速溶CJ2-8增稠剂体系,改变了国内单一的压裂液配置方式,并实现国内首次连续混配压裂施工。
形成的连续混配压裂工艺这不但改善了压裂液的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开发出来的可快速分散溶胀的CJ2-8增稠剂为主的连续混配压裂液体系,完全能满足连续混配压裂施工的要求。与低浓度羟丙基胍胶压裂液体系的性能基本一致,完全能够满足压裂施工工艺的要求。
开发一套了连续混配车,有效地保证了连续混配压裂施工工艺的实现:集机、电、气、液压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于一体,采用车载可移动式结构,较好地解决了产量、粘度、能量在设备移动时压裂液配液系统中的突出矛盾。“自动调节流量的喷射型混合器”彻底解决了传统配液方式中配液不均匀,从根本上解决了稠化剂与清水混合中所产生的 “水包粉”问题;称重方式采用带电子秤的螺旋喂料机,使配液精度得到了本质上的提高。
常规测试粘度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需要专业人员在连续混配过程中,在连续混配车排出泵出口球阀取小样,需要作业队发电,在房间中利用专用粘度仪,检测液体粘度。
(2)此种检测方式,由于连续混配车与作业队的房间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检测和清洗取样杯等,来回取样检测需要间隔10-20分钟的时间,而连续混配是一种动态的现场配液方式,液体的粘度随时会有变化,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所测的粘度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在线粘度检测装置的连续混配车,以解决目前的混配液的粘度检测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有在线粘度检测装置的连续混配车,包括用于排除配制液的排出泵,其特殊之处在于,排出泵的出液管道上设置有在线粘度检测装置。
上述在线粘度检测装置包括内部安装有传感器的检测探头,该检测探头设置在所述排出泵的出液管道中。
上述检测探头设置在所述排出泵的出液管道的中轴线位置处。
上述在线粘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排出泵的出液管道的出口一端较长且平直的管道上。
上述在线粘度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器和驱动轴;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检测探头连接。
上述驱动器包括组块、设置在该组块上的凹槽中的横臂、设置在该横臂的两端部的磁极片及与该磁极片电磁作用的驱动线圈,且每个磁极片的前后两端均设置一所述驱动线圈,每一驱动线圈的外端穿出所述组块;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横臂的中部连接,且其顶部穿出该横臂。
上述在线粘度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器及底座,该显示器与所述驱动轴的顶部通过线缆连接接头电性连接;所述组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轴自所述底座中心穿过;所述驱动轴外设置有与所述检测探头连接的连接管,该连接管的顶端穿过所述底座中心与所述组块连接。
上述在线粘度检测装置垂直于所述管道设置,其底座与该管道丝扣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本发明在混配车的排液泵的出液口的管道上设置了在线粘度检测装置,因此,其能够现场对配制液的粘度的检测,具有很好的及时性,提高了粘度检测精度。且该在线粘度检测装置是基于扭矩振荡原理设计,其构成简单,易于实现和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在线粘度检测装置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2是含有底座的在线粘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检测探头;2-驱动轴;3-组块;4-横臂;5、6-磁极片;7、8,9、10-驱动线圈;11-底座;12-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在线粘度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不难看出,其由内部安装有传感器的检测探头1、驱动轴2、组块3、设置在该组块3上的凹槽中的横臂4、设置在该横臂4的两端部的磁极片5、6及与该磁极片5、6电磁作用的驱动线圈,且每个磁极片5、6的前后两端均设置一驱动线圈7、8,9、10,每一驱动线圈的外端穿出组块3;驱动轴2与横臂4的中部连接,且其顶部穿出横臂4。
其中,组块3、横臂4、磁极片5、6及驱动线圈构成了驱动器,驱动器通过驱动轴与所述检测探头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8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