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应用于污泥和畜禽粪污生物沥浸处理的耐酸性异养菌Z3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8682.5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0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祥;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02F11/0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污泥 畜禽 生物 处理 耐酸 性异养菌 z3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应用于污泥和畜禽粪污生物沥浸处理的耐酸性异养菌Z3,是一项利用异养菌与自养菌互作进行生物沥浸处理的技术,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二、技术背景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约700多万吨(干物质计)各类城市污泥,以及数量更多的工业污泥和畜禽粪污等有机固体废物。这些固体有机废物都存在浓度不等种类不同的重金属,因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往往会接纳部分工业废水,而养殖场则在饲料中会添加一些金属盐作为添加剂,使得粪污中重金属也明显提高。此外,这些污泥或粪污还存在难于脱水的难题。例如,我国城市污泥采用加絮凝剂PAM再行机械脱水,其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仍高达85%左右,这些污泥很难处置。因此,实现污泥深度脱水和从污泥中去除有害重金属,是实现污泥合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前提,也是化解污泥处置难题的重要技术措施。
近年来,研究发现利用生物沥浸技术(Bioleaching)预处理液态污泥或畜禽粪污具有促进其脱水和溶出重金属的功效。本课题组通过1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于2010年8月24日在江苏无锡市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工厂,规模为日处理5万吨污水所产生的污泥。处理后污泥在不加任何絮凝剂的条件下直接通过机械脱水,可使污泥含水率达到55%左右,而且该技术还可使重金属脱出率达到80%以上,恶臭消除,病原物也被杀灭,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本课题组曾公开了两种高效作用于污泥的自养型生物沥浸微生物的专利(ZL02112924.X,ZL02137921.1),即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LX5和氧化硫硫杆菌TS6。但在实际运行中,必须配合耐酸性异养菌,才能保持长久的活性。这是因为这两种硫杆菌都是专性化能自养菌,对污泥水溶性有机物有一定的敏感性,而污泥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往往超过了它的致毒水平,需要异养菌分解这些对硫杆菌有毒的物质。本课题组于2004年5月31日发明了一种耐酸性红酵母菌及其用于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脱除的方法的专利(ZL200410044843.8),通过在污泥中同时接种以水溶性有机物为能量来源和碳源的红酵母菌R30,以大幅度降低这些有毒的小分子在污泥中的浓度,大大提高了硫杆菌在污泥生物沥浸中的活性,使污泥生物沥浸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这说明在污泥生物沥浸系统中,耐酸性异养菌的加入是非常有益的。试验证明,在污泥生物沥浸系统中,微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物沥浸效果越好。继R30菌之后,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耐酸性异养菌D13(专利申请号:201010225268.7),它们都能在酸性环境下正常生长。鉴于上述两株异养菌均为酵母属的真菌,为寻找更高效不同种类的异养菌,使污泥生物沥浸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更丰富,我们从生物沥浸的畜禽粪污中分离到一株新的异养菌,并发现它能在污泥和畜禽粪污生物沥浸中挥发很好的作用。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酸性异养菌以消除污泥生物沥浸处理中对硫杆菌生长有影响的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生物沥浸效率和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方案下面为本发明的主要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株在污泥和畜禽粪污生物沥浸中耐酸性的异养菌菌株Z3,分离自生物沥浸酸化的畜禽粪污,经过鉴定确认为地霉属(Galactomyces geotrichum)Z3。该菌株于2010年11月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北京),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4298。菌株经PCR扩增后,18S rRNA部分基因、ITS1区域、5.8S rRNA、ITS2、28S rRNA部分基因序列在核酸数据库GenBank(NCBI)(http://www.ncbi.nlm.nih.gov/)登录号为HM566199。
上述菌株Z3经鉴定,具有如下生物学特征:
(1)菌株的形态特征:单细胞呈圆筒形,节孢子大小为6-12μm×3-6μm,菌落呈平面扩散,生长快,扁平,中心突起,白色,短绒状,液体培养浑浊,沉淀物疏松,繁殖方式为裂殖,形成的节孢子单个或连接成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8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