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颗粒粉煤灰净水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8741.9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金文杰;鞠兴华;李丽华;潘大伟;兰菲菲;王晓;曾凡超;薛晗;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C02F1/2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粉煤 净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材料净水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颗粒粉煤灰净水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常用的净水剂有活性炭、沸石、树脂等,其中活性炭具有制作成本高、吸附容量低等缺点,主要用于废水的脱色及气体净化等,广泛用于废水处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粉煤灰为燃煤发电厂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其组成中含有大量活性物质,可与吸附质发生吸附反应,且比表面积较大,使其在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目前较多的应用方式为:粉煤灰直接投加;粉煤灰与其它混凝剂联合投加;粉煤灰经过改性处理后投加。
查阅现有文献,与本发明相近的公开资料有:
(1)名称为“多功能粉煤灰污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公开(公告)号:CN 1559923A。该申请制备的粉煤灰污水处理材料集絮凝、吸附、化学降解等功能于一体,该材料为微孔蜂窝状固体颗粒,具有吸附性、絮凝性和氧化性,不仅增强了粉煤灰的吸附性能,而且可显著减少絮凝剂的用量。但若该产品单独使用,污染物的去除率达不到上述值,在使用过程中导致被处理水的pH值升高,甚至超过9,不符合水质排放标准要求。
(2)名称为“粉煤灰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公开(公告)号:CN 1903424A。该粉煤灰复合吸附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对水溶液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混凝效果。该方法的缺点是a)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粉煤灰磨至超细粒,烘干后又需要二次破碎,因此本产品制作过程能耗较大;b)产品的吸附性能主要集中在吸附剂表面,吸附剂内部无孔隙,因此影响了吸附容量。
(3)名称为“废塑料和粉煤灰合成高性能净水材料的成套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公告)号:CN 1931733A。本申请提供的一套用废弃物合成活性吸附材料的新工艺,不仅成本低廉、操作简便,而且产品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硫磺煤和活化煤。该技术的缺点是a)制作过程中需要在650℃的较高温度下碳化,能耗较大,碳化及活化过程与活性炭制作相似,因此制作成本较高;b)吸附材料为粉状,不便于直接应用;c)吸附性能仅高于硫磺煤和活化煤,因此吸附容量不够大。
现有资料表明:净化废水的粉煤灰若以粉末状态使用,虽然粉末状粉煤灰处理废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主要缺点是:灰水分离困难及产泥量大,应用比较困难;净化废水的粉煤灰若以制成上述专利所述的复合吸附剂材料使用,处理废水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主要缺点是:或制作过程能耗较大,或吸附容量不够大,或者导致被处理废水的pH升高,或实际应用于废水处理的实例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粉煤灰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将粉状粉煤灰转变为颗粒状粉煤灰,并保持粉煤灰本身原有的吸附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颗粒粉煤灰净水剂的制备方法中,颗粒粉煤灰配方材料及质量配比是:硅酸钠∶水泥∶粉状粉煤灰∶氯化钠=13∶19.5∶32.5∶35。
本发明提供的颗粒粉煤灰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溶解硅酸钠:按以上比例称取硅酸钠,加入全部材料总质量3~5%的水,加热至90~100℃、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制成硅酸钠溶液。
b.干式混合:按以上比例分别称取水泥、粉状粉煤灰、氯化钠,干燥状态下混合均匀,制成干式混合料。
c.全混合:将干式混合料与冷却后的硅酸钠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形成湿料。
d.挤压成型:将混合好的湿料在造粒机上制成条状体粉煤灰。
e.干燥:自然风干。
f.制粒:将条状体粉煤灰切割,制成短柱状颗粒粉煤灰,长度2~5mm,截面积(3~5)×(3~5)mm2。
g.造孔:将短柱状颗粒粉煤灰在清水中浸泡、清洗,直至所加入的氯化钠全部溶出。
h.干燥:将清洗后的短柱状颗粒自然风干。
i.改性处理:将短柱状颗粒粉煤灰放入0.5mol/L的H2SO4溶液中,改性处理,清洗干净。
j.干燥:自然风干,即得到颗粒粉煤灰净水剂。
本发明提供的颗粒粉煤灰净水剂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将粉煤灰与其它物质混合、加工,制成颗粒状粉煤灰,颗粒粉煤灰净水剂比粉状粉煤灰更便于工业化利用,克服粉末粉煤灰存在的灰水分离问题。
2.净水剂孔隙发达、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为主要作用机理,能显著去除废水的色度,较好的去除COD,净水效果较好。
3.能耗少、原料来源广、加工过程简单、制作成本低,而且便于投加使用和回收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87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板油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青檀多倍体的育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