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型圈动密封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9159.4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石占魁;黄正铭;陆皆炎;王睿;王衡;张明;华文宇;沈科;窦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J15/46 | 分类号: | F16J15/46;F16J1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圈动 密封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密封,特别涉及一种O型圈动密封接头。
背景技术
由于O型圈结构简单、耐压高、体积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密封场合,传统的O型圈密封都是靠装配时的挤压变形产生的预应力来达到密封效果的。在许多动密封的环境中,O型圈的磨损情况直接影响到它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被密封零件需要频繁安装与拆卸的情况下,安装及拆卸的过程大大增加了O型圈的磨损,甚至有的直接划伤O型圈,严重影响O型圈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O型圈动密封接头,既可以实现密封的功能,又能减少及避免被密封零件的安装与拆卸对O型圈的磨损及损伤,以延长O型圈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O型圈动密封接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O型圈动密封接头,包括进气内筒、套筒和压紧帽,套筒套装在进气内筒的上部,压紧帽连接在套筒内的上部,在进气内筒与套筒之间以及套筒与压紧帽之间设有静密封O型圈;其特点是:还包括动密封O型圈,所述的套筒内设有一个环形台阶,动密封O型圈嵌装在该环形台阶内并被压紧帽封盖;所述的进气内筒侧壁上设有径向进气孔和轴向气体通道,径向进气孔与轴向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的套筒侧壁上设有轴向气体通道与进气内筒侧壁上的轴向气体通道连通并与套筒内的环形台阶连通。
所述的动密封O型圈的内径大于或等于被密封件的外径。
所述的套筒侧壁上的轴向气体通道为两条,两条轴向气体通道对称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环形台阶连通;所述的进气内筒与套筒之间设有环形夹层,该环形夹层 与套筒侧壁上的两条轴向气体通道连通并与进气内筒侧壁上的轴向气体通道连通。
本发明的O型圈动密封接头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在需要对被密封件进行密封时,从进气内筒的进气孔通入具有一定压力的夹紧气,通过夹紧气对动密封O型圈的外侧施压,由于动密封O型圈内外侧存在压力差,动密封O型圈收缩变形,夹紧被密封件,达到密封效果。这样,既可以实现密封的功能,又能减少及避免被密封零件的安装与拆卸对动密封O型圈的磨损及损伤,可以延长O型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O型圈动密封接头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O型圈动密封接头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配合参见图2,本发明的O型圈动密封接头,包括进气内筒1、套筒2和压紧帽3,套筒2套装在进气内筒1的上部,压紧帽3连接在套筒内的上部,在进气内筒1与套筒2之间设有静密封O型圈4和5,在套筒2与压紧帽3之间设有静密封O型圈6。还包括动密封O型圈7,在套筒2内设有一个环形台阶21,动密封O型圈7嵌装在该环形台阶内并被压紧帽3封盖;在进气内筒1侧壁上设有径向进气孔11和轴向气体通道12,径向进气孔11与轴向气体通道12连通;在套筒2侧壁上设有轴向气体通道22与进气内筒侧壁上的轴向气体通道11连通并与套筒2内的环形台阶21连通。
本发明中的动密封O型圈7的内径大于或等于被密封件的外径。
本发明中的套筒侧壁上的轴向气体通道22可以设置为两条,两条轴向气体通道对称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环形台阶21连通;在进气内筒1与套筒2之间设有环形夹层14,该环形夹层14与套筒侧壁上的两条轴向气体通道22连通并与进气内筒侧壁上的轴向气体通道12连通。
图1中所示,9为被密封件安装孔,13为工作气体通道。
图2是本发明O型圈动密封接头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工作时,将被密封件8 安装到被密封件安装孔9内,安装到位后,将夹紧气从进气孔11进入接头,之后经内筒侧壁上的轴向气体通道12、环形夹层14、套筒侧壁上的轴向气体通道22进入环形台阶21,到达动密封O型圈7的外侧,由于动密封O型圈7内外侧存在压力差,动密封O型圈7收缩变形,夹紧被密封件8,达到密封效果。之后,工作气体开始从工作气体通道13进入。
经实际应用验证,在夹紧气压力大于等于工作气体压力的工况下,本发明可以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
为配合不同直径尺寸的零件,可以选取相应尺寸的动密封O型圈7及修改接头相应尺寸,以到达密封效果。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特征及主要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如:工作介质也可以为液体等,上述实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9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活动煮饺网兜
- 下一篇:驱动耙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