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物太阳能供热保温自动控温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9503.X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8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晋 |
主分类号: | E04D13/18 | 分类号: | E04D13/18;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太阳能 供热 保温 自动 系统 | ||
1.一种建筑物太阳能供热保温自动控温系统,由多个结构相同的真空保温太阳能墙壁砖和热空气收集机构构成,其特征是:建筑物太阳能供热保温自动控温系统由多个结构相同的真空保温太阳能墙壁砖和热空气收集机构构成,该建筑物太阳能供热保温自动控温系统的各个真空保温太阳能墙壁砖整齐的安装在建筑物可被太阳光照射到的外墙壁上,各个真空保温太阳能墙壁砖在外墙壁上整齐的呈矩阵排列,
各个真空保温太阳能墙壁砖都由四块长方形透明板和一块长方形太阳能吸热薄膜构成,四块长方形透明板的表面相互平行,第一块长方形透明板和第二块长方形透明板之间形成空隙一,第二块长方形透明板和第三块长方形透明板之间形成热空气通道,第三块长方形透明板和第四块长方形透明板之间形成空隙三,利用保温材料将第一块长方形透明板和第二块长方形透明板之间的空隙一加工成为一个真空的闭合腔体,利用保温材料将第三块长方形透明板和第四块长方形透明板之间的空隙三加工成为一个真空的闭合腔体,利用保温材料将第二块长方形透明板和第三块长方形透明板之间的热空气通道的两侧封闭,使热空气通道上下相通,太阳能吸热薄膜位于第二块长方形透明板和第三块长方形透明板之间,
在建筑物太阳能供热保温自动控温系统的上端安装了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在建筑物太阳能供热保温自动控温系统的下端安装了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内开有一个热空气空腔,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内开有一个热空气空腔,
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的上面开有与其热空气空腔相连通的外通风口,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的侧面开有与其热空气空腔相连通的内通风口,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内通风口与建筑物室内相通,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外通风口与建筑物室外相通,
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下面开有与其热空气空腔相连通的外通风口,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侧面开有与其热空气空腔相连通的内通风口,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内通风口与建筑物室内相通,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外通风口与建筑物室外相通,
构成建筑物太阳能供热保温自动控温系统的真空保温太阳能墙壁砖被分为多组,各组内的真空保温太阳能墙壁砖沿着与地面垂直方向首尾串联的相连接,使各组内的各个真空保温太阳能墙壁砖的热空气通道串联的相连接构成各组的热空气通道,各组的热空气通道的上端与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的热空气空腔相连通,各组的热空气通道的下端与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热空气空腔相连通,使各组的热空气通道与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的热空气空腔和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热空气空腔构成一个与建筑物室外隔离的闭合腔体,
各组的真空保温太阳能墙壁砖利用太阳能吸热薄膜吸收的太阳能对该组的热空气通道中的空气加热,使各组热空气通道中的空气温度上升,并使各组热空气通道中的空气沿各组的热空气通道向上流动,
建筑物室内温度较低时,关闭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和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外通风口,打开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和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内通风口,使建筑物室内空气经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内通风口流入各组的热空气通道,流入热空气通道中的空气经各组热空气通道中的太阳能吸热薄膜加热后经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内通风口流回建筑物室内,在建筑物室内和各组热空气通道之间形成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建筑物室内的温度不断的提升,
建筑物室内温度较高时,关闭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和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内通风口,打开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和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外通风口,使建筑物室外空气经第二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外通风口流入各组的热空气通道,流入热空气通道中的空气经各组热空气通道中的太阳能吸热薄膜加热后经第一热空气收集机构的外通风口流回建筑物室外,在建筑物室外和各组热空气通道之间形成冷热空气的对流,带走了照射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使建筑物室内处于保温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晋,未经张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95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流量分配方法、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
- 下一篇:蕉树基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