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锁孔加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9825.4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7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辉;陈家震;杨士勋;张志嘉;何承泰;朱斌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孔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强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锁孔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科技快速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而日常生活中的周遭事物,也都逐渐朝向电子化及数字化的趋势发展。以工作型态而言,由早期耗时的纸上文书处理,进步到至今使用计算机做更有效率的文书处理。因此计算机可以说是改变人类生活型态的重大发明。
计算机从早期体积庞大的台式计算机,发展为至今便于携带的个人笔记型计算机。也因为个人笔记型计算机的轻薄特性,使得目前现今社会几乎是人手一台笔记型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可供使用者进行文书处理,或是供使用者享用多媒体娱乐的功能。
并且于市面贩卖展场,业者通常会将各类型的笔记型计算机放展示桌上,以供消费者直接操作试用。因此,消费者可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用的笔记型计算机来评估是否符合消费者的期望,以决定是否有购买的意愿。然而,为了避免展示用的笔记型计算机被不肖人士顺手牵羊,业者会将一固定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展示用的笔记型计算机以及展示桌上。
更详细来说,笔记型计算机的一侧会有一安全锁孔,业者将固定锁的一端插入安全锁孔内,并使固定锁一端的锁扣扣合安全锁孔内,以达固定效果。然而,固定锁的锁扣是通过与笔记型计算机壳体之间的干涉而达到扣合效果,因此若固定锁受到人为不当的拉扯,容易使壳体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破裂,进而使得固定锁由安全锁孔内安全锁孔内脱出。如此一来,不但造成笔记型计算机的损伤,也造成固定锁丧失了保护笔记型计算机避免遭窃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孔加强结构,藉以改善壳体的强度不足而破裂,造成固定锁由锁孔脱落出来的问题。
本实施例所揭露的锁孔加强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壳体、一第一锁固件及一加强件。第一壳体具有一承载面以及竖立于承载面上的一侧墙,侧墙上具有一贯通的锁孔,承载面上具有一第一锁固孔。加强件设置于承载面上,加强件包含相连的一第一加强板及一第一固定板。第一加强板上具有一穿孔,第一固定板具有一第一通孔。第一加强板抵靠于侧墙,且穿孔对应于锁孔。第一通孔对应于第一锁固孔,第一锁固件穿设第一通孔并锁固于第一锁固孔。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所揭露的锁孔加强结构,是通过加强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的承载面,且加强件的第一加强板抵靠于侧墙上,以增加锁孔的刚性强度。并且,通过侧墙及承载面分散加强件所吸收的应力,使加强件能够承受更大的拉扯应力,进而提升锁孔的可靠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锁孔加强结构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锁孔加强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锁孔加强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锁孔加强结构
100第一壳体
110承载面
111第一锁固孔
112第二锁固孔
113限位件
120侧墙
122锁孔
130限位墙
200第二壳体
210定位柱
300加强件
301第一通孔
302第二通孔
303穿孔
304定位孔
309容置空间
311第一加强板
312第二加强板
321第一侧板
322第二侧板
331第一连接板
332第二连接板
333第三连接板
341第一固定板
342第二固定板
343第三固定板
410第一锁固件
420第二锁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图1为一实施例的锁孔加强结构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锁孔加强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98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