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0081.8 | 申请日: | 201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肖圳杰;张雯;陈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0 | 分类号: | F03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0087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力 发电 机组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风机主控系统获得叶片的统一变桨角度β;
步骤S2:通过模糊算法来计算各变桨叶片的调整桨距角Δβ;
步骤S3:叶片的统一变桨角度β加上各变桨叶片的调整桨距角Δβ,得到每个变桨叶片的变桨角度;
步骤S4:变桨执行机构根据变桨叶片的变桨角度驱动叶片变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一风力发电机组上安装一转速传感器,该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发电机的转速w;
步骤S12:将该转速w与一参考转速wref相减得一转速偏差Δw;
步骤S13:通过PI控制,得到叶片的变桨角度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是根据高度对风速的影响来分析叶片的调整桨距角Δβ,高度对风速的影响关系,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其中,v0是风轮中心风速,h0为等于机舱中心高度,vh是高度为h处的风速,n是一常数,由大气稳定度和地面的粗糙度来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叶片所处的位置通过变桨叶片的方位角计算:取距离风机转轴r处长度为dr的叶片叶素的离地高度hr,与桨叶方位角θ之间的关系为:
hr=h0+r×sin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叶片上某点所受的风速大小由变桨叶片所处的位置获得:
其中,θi为第i个叶片的方位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通过模糊算法来计算各叶片的调整桨距角Δβ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变桨叶片的高度进行模糊化,并得到一模糊集合X1,
X1={正大(PL),正中(PM),正小(PS),零(Z),负小(NS),负中(NM),负大(NL)};
S22:将风速进行模糊化,得到一模糊集合X2,
X2={很大(VL),大(L),中(M),小(S),很小(VS)};
S23:选用一隶属度函数确定上述模糊集合的相应子集,即
A={μPL,μPM,…,μNL}
B={μVL,μL,…,μVS}
其中,μPL为桨叶高度为正大的隶属度向量,依次类推;
S24:叶片的调整桨距角Δβ的模糊集合用Y来表示,
Y={正大(PL),正中(PM),正小(PS),零(Z),负小(NS),负中(NM),负大(NL)};
S25:进行模糊推理,其中模糊推理采用“如果A且B,则C”语句,得到一模糊关系矩阵:
S26:通过上述的模糊化和模糊推理,得到变桨叶片的调整角度,即Y=RA×B°R ;
S27:经过加权平均法进行解模糊,得到变桨叶片的调整角度Δ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00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低噪声的非晶合金立体卷铁芯
- 下一篇:一种GPRS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