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的新抗菌化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0085.6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7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周亚耀;刘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科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9/12 | 分类号: | C07D409/12;A61K31/443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化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抗菌作用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对MRSA、MSSA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包括人和动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增加以及老年患者的增多,肺部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些耐药菌常见的有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革兰阴性菌等。有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自首株MRSA检出以来的40余年,MRSA感染在世界各地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NNIS)报道,1975年182所医院MRSA占金葡菌感染总数的2.4%,1997年上升至24.8%。国内90年代后京、沪等地大型医院MRSA分离率均超过金葡菌感染总数的50%以上。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含酶抑制剂)耐药,并常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克林霉素等耐药。临床证实,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MRSA敏感,目前已成为临床上首选药物。1997年日本发现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2002年美国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报道多例VISA及2例VRSA感染的病例。VISA感染可选用糖肽类与其他抗生素联合治疗,如利福平、阿米卡星/阿贝卡星等,亦可选用新型抗生素,如奎奴普丁/达福普丁(quinupristin/dolfopristin)、利奈唑胺(linezolid)等,VRSA感染可选用新型抗生素。然而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一段时间后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探究针对耐药菌的新抗生素成为了必要。
发明内容
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化合物,这种新的化合物如图所示:
其中R=-CH3;-CF3
这种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抑菌效果显著,这种化合物可以通过下面的反应路线取得。
其中,化合物a为R=-CH3,化合物b为R=-CF3
图中1、2、3、7分别有化合物1a、1b,2a和2b,3a和3b,7a和7b,为a时,R=--CH3,为b时,R=-CF3,如:1a,R=-CH3,1b,R=-CF3。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式1化合物的制备
1、化合物2a,2b的合成
准确称取4.26克原料a溶于20.0mL的THF中,加.4克的无水化锂,在0℃下分批加入1.0克硼氢化钠,然后将反应液移至油浴中回流3小时,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加入20.0mL饱和的化铵溶液,分出有机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真空干燥后得到3.5克化合物2a的粗产品,产率为95%,粗品不作纯化处理,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MS(m/z):185.05。
使用原料b同法得到4.6克化合物2b,产率为96%,MS(m/z):240.12。
2、化合物3a,3b的合成
将上一步的粗产品2a溶于20.0mL的THF中,在0℃下分批加入1.44克氢化钠,加毕,继续搅拌10分钟,缓慢滴加4.2克对甲苯磺酰的THF(20.0mL)溶液,10分钟滴加完毕,将反应液移至油浴中回流3小时,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加入20.0mL饱和的化铵溶液,分液,取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真空干燥得到6.3克化合物3a的粗产品,产率为93%,MS(m/z):440.34。
使用原料2b同法得到7.5克化合物3b的粗产品,产率为95%,MS(m/z):394.31。
3、化合物4的合成
2-噻吩乙醇5g溶于20.0mL的THF中,在0℃下分批加入1.44克氢化钠,加毕,继续搅拌10分钟,缓慢滴加4.2克对甲苯磺酰的THF(20.0mL)溶液,10分钟滴加完毕,将反应液移至油浴中回流3小时,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加入20.0mL饱和的化铵溶液,分液,取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真空干燥得到6.3克化合物4,粗产品的产率为90.1%,MS(m/z):283.38。
4、化合物5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科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科药物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00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