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槽落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1471.7 | 申请日: | 201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杜春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春宽 |
主分类号: | E03C1/262 | 分类号: | E03C1/2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槽 落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水装置,属于家庭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家庭常用的落水装置,能够起到落水的作用,但是当洗涤的食物(如鱼鳞等),把落水孔(过滤孔)堵住后,就无法落水。此时,需要将堵塞物清除掉才能继续落水。既浪费时间又不卫生,给生活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清除过滤孔中的堵塞物的水槽落水器。
一种水槽落水器,包括落水器主体和提篮;落水器主体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接水槽底部;所述提篮包括表面设置有过滤孔的提篮主体和与提篮主体上端连接的提手;所述提篮装入所述的落水器主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器主体的底部与提篮的底部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提篮主体的底部接触,弹簧的下端与落水器主体的底部接触;所述落水器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呈突起状的导水通道;所述导水通道的突起部分深入弹簧的中空部位,突起部分的尺寸小于等于提篮的底部的过滤孔的尺寸,突起部分的位置与提篮的底部的过滤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落水器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盖子。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通道的突起部分的尺寸等于提篮的底部的过滤孔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盖子与落水槽主体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在使用时,蓄水时,把盖子盖在落水器主体上,由于橡胶密封圈的作用,能够使水槽蓄水;在洗涤时,打开盖子,污水通过提篮、导水通道流入下水道,杂物被过滤在提篮中,当过滤孔被杂物堵塞使污水无法下落时,随着污水积聚在提篮中,重量增加,在重力的作用增加,提篮压缩弹簧,使提篮下降,当下降到导水通道时,导水通道的突起部分插入提篮下部孔洞,水顺着导水通道流入下水道,当污水流到一定程度,提篮重量下降,在弹簧的作用下,提篮被提升,与导水通道脱开,污水顺着提篮底部孔继续排污水,这样实现污水的自动排放,避免堵塞。
本发明利用弹簧机构,通过重力作用自动调节,实现污水的自动排放,避免堵塞。本发明结构简单,利于操作和检修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一种落水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水槽落水器,包括落水器主体2和提篮。
落水器主体2上端设置有开口,开口连接水槽底部;提篮包括表面设置有过滤孔7的提篮主体4和与提篮主体上端连接的提手3。
提篮装入落水器主体2内。
落水器主体2的底部与提篮的底部间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弹簧5。
弹簧5的上端与提篮主体4的底部接触,弹簧5的下端与落水器主体2的底部接触。
落水器主体2的底部设置有呈突起状的导水通道6。
导水通道6的突起部分深入弹簧5的中空部位,突起部分的尺寸等于提篮的底部的过滤孔的尺寸,突起部分的位置与提篮的底部的过滤孔的位置相对应。
落水器主体2的上端设置有盖子1。
盖子1与落水槽主体2间可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为橡胶密封圈。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为:导水通道的突起部分的尺寸小于提篮的底部的过滤孔的尺寸。
在使用时,蓄水时,把盖子1盖在落水器主体2上,由于橡胶密封圈的作用,能够使水槽蓄水;在洗涤时,打开盖子1,污水通过提篮、导水通道6流入下水道,杂物被过滤在提篮中,当过滤孔7被杂物堵塞使污水无法下落时,随着污水积聚在提篮中,重量增加,在重力的作用增加,提篮压缩弹簧5,使提篮下降,当下降到导水通道6时,导水通道的突起部分插入提篮下部孔洞,水顺着导水通道6流入下水道,当污水流到一定程度,提篮重量下降,在弹簧5的作用下,提篮被提升,与导水通道脱开,污水顺着提篮底部孔继续排污水,这样实现污水的自动排放,避免堵塞。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春宽,未经杜春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14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颗粒气化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煤制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