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脂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1846.X | 申请日: | 201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0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盈成油脂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C11B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刘博 |
地址: | 4155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脂 预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脂加工工艺,特别涉及在油脂加工工艺中的脱色工序开始前的一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食用油脂生产领域,其生产方法一般都是先进行压榨,再萃取、然后脱色、脱臭等工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食用油生产工艺。但是在目前的生产工艺中,特别是在脱色工序中,车间每次停止生产时,脱色过滤机内油在彻底循环清后,大部分油都必须通过循环管道反压入脱色塔待下次开机时再过滤,从而造成了脱色塔内每次开机生产时有一定的低温油。在下次开机生产时,由于脱色塔内的低温油不能加热升温,而进入脱色塔内的新鲜油温度也不高,与原存的低温油混合后,待过滤的脱色油温更低,只有80℃左右,而正常过滤油温需110℃左右,所以造成过滤机过滤时白土和油分离相当困难,过滤油中带有微量白土,而油中微量白土又不能入下一工序,只能入脱色塔继续循环,而脱色塔内又没有加热装置,所以整个过滤待油清澈耗费时间相当长(4至5小时)以至于油没有及时输出,影响上一工序碱炼油不能输入而被迫停止上一工序生产。再由于工艺涉及脱色塔内不能加入白土,必须通过预混罐加入,而过滤机过滤后所有输出管道都没有直接入预混罐管道,品控取样又在过滤机清油输出口,但化验检验脱色油色泽过深,色泽深的油入下工序就导致下工序油不合格,不入下工序就只能入脱色塔循环。在塔内循环不能直接加入白土调质,也就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最后入脱臭塔后不合格油,即污染了脱臭塔又要入毛油罐重新回炼,大大降低了产能,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脱色前油温过低,使油色泽过深,导致生产过程不能连续的问题,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管道,对脱色管道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脱色前的处理方法,使脱色前油温达到正常水平,保持连续生产。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方法实现的:
一种油脂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毛油进行加热;
(2)将加热后的毛油与白土进行预混;
(3)进行脱色、过滤;
(4)对过滤后的样品进行取样检测,将不合格的产品直接返回到步骤(1)。
上述的油脂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对毛油进行加热的方法包括通过热交换将毛油温度升高至100-120℃。
上述的油脂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毛油与白土的混合重量比为1∶0.01-0.03,预混合的时间为5-10分钟。
上述的油脂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取脱色油样放入比色槽(133.4mm)内,通过罗维朋比色仪测定。
上述的油脂预处理方法,其中脱色油样为菜油,所述不合格产品为颜色色度大于R7.0的产品,脱色油样为棉油,所述不合格产品为颜色色泽大于R4.0的产品。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一举两得解决了脱色油油温过低加热,油色泽过深回炼两个问题,满足了脱色连续生产工艺要求。每次开机脱色油入过滤机至滤机出油清澈只需1小时,并且脱色色泽过深可及时回预混罐加入白土重新脱色回炼,降色泽使之达工艺要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油脂预处理方法中实施例1所述的现有脱色工序流程图,图中1为加热器,2为预混器,3为脱色塔,4为冷凝器;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油脂预处理方法中实施例1所述的改进后的脱色工序流程图,图中1为加热器,2为预混器,3为脱色塔,4为冷凝器,5为循环管道,6为加装管道,7和8为控制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现有的油脂生产工艺中关于脱色的一般工序如图1所示,毛油首先经过加热器1加热后进入预混器2进行预混,经过预混后进入脱色塔3进行脱色,经过脱色后一部分进入冷凝器4冷凝收集毛油,一部分进入循环管道5进行再次脱色。现将循环管道5与进入加热器1之前的管道通过加装管道6连接,并在加装管道6上加装控制球阀7控制加装管道6的开通或关闭,同时在脱色塔出油管道上加装控制球阀8,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盈成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盈成油脂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18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