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道路检查井的挡圈组合及其安装时所应用的钢制撑圈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3218.5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叶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井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2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道路 检查井 组合 及其 安装 应用 钢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检查井的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道路检查井的挡圈组合,还涉及一种安装该挡圈组合时所应用的钢制撑圈。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网络的扩大以及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管道和线缆需要埋设于地下,例如给排水管道、通信电缆、输配电电缆等,因此用于铺设及检修这些管道和线缆的检查井的建设量非常之大。很多时候,在道路修建完毕,由于地质原因或质量原因,道路会发生沉降,如此,将影响井盖和井盖座的位置以及二者与井筒之间的密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道路检查井的挡圈组合,以避免道路沉降对检查井的负面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上述挡圈组合时所需要的钢制撑圈,以避免挡圈组合被道路的褥垫层压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道路检查井的挡圈组合包括上挡圈和下挡圈,所述上挡圈包括上挡圈本体和延伸边缘,所述上挡圈本体为筒状结构,所述延伸边缘连接于所述上挡圈本体的下端;所述下挡圈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段下挡圈、第二段下挡圈、第三段下挡圈,且所述第一段下挡圈、第二段下挡圈、第三段下挡圈均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段下挡圈呈锥台形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段下挡圈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下挡圈的大端,所述第三段下挡圈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下挡圈的小端;其中,所述延伸边缘搭接于所述第一段下挡圈的上端。
根据上述用于道路检查井的挡圈组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挡圈本体呈锥台形的筒状结构,且所述上挡圈本体的下端为大端。
根据上述用于道路检查井的挡圈组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延伸边缘的外端设有呈Γ形的挂靠缘,所述挂靠缘挂靠在所述第一段下挡圈的上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钢制撑圈包括环状的第一撑圈和第二撑圈,所述第一撑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撑圈的外径,所述第一撑圈的内部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撑圈的内部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撑圈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
在应用时,可以将本发明的挡圈组合的下挡圈柔性地套设在井筒的外部,这样即使道路发生沉降,挡圈组合也可以随之发生位移,即使不随之发生位移,下挡圈也可以保证检查井的完整性,可见本发明的挡圈组合可以避免道路沉降对检查井产生的影响。而在安装本发明的挡圈组合的下挡圈时,将本发明的钢制撑圈置放于下挡圈内部,可以防止其被压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挡圈组合的优选实施例应用于一检查井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图4为本发明钢制撑圈、下挡圈、上挡圈的应用及安装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图4示意性的示出本发明挡圈组合和钢制撑圈优选实施例的结构以及安装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出了本发明挡圈组合所应用的检查井的部分结构,井壁收口椎体10以下的部件并未示出。图1示出的检查井的部件包括井盖1、井盖座2、上挡圈5、下挡圈6、密封之用的止水环8、井筒9和井壁收口椎体10。其中,上挡圈5和下挡圈6即为本发明挡圈组合的优选实施例。3为道路的混凝土层,4为道路的褥垫层。
如图1和图4所示,上挡圈5包括上挡圈本体50、延伸边缘51,上挡圈本体50为筒状结构,延伸边缘51连接于上挡圈本体51的下端,延伸边缘51的外端设有Γ形的挂靠缘52。如图1和图2所示,下挡圈6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段下挡圈61、第二段下挡圈62、第三段下挡圈63。第一段下挡圈61、第二段下挡圈62、第三段下挡圈63均为筒状结构,且第二段下挡圈62呈锥台形的筒状结构。第一段下挡圈61的下端连接于第二下挡圈62的大端,第三段下挡圈63的上端连接于第二下挡圈62的小端。如图1和图4所示,挂靠缘52挂靠在第一段下挡圈61的上端。在其他实施例中,延伸边缘51也可以直接搭接于第一段下挡圈61的上端。
如图1和图4所示,上挡圈本体50呈锥台形的筒状结构,且上挡圈本体50的下端为大端。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钢制撑圈11的截面结构,其包括环状的第一撑圈111和第二撑圈112,第一撑圈111的外径大于第二撑圈112的外径,第一撑圈111的内部设有第一支撑板113,第二撑圈112的内部设有第二支撑板114,第二撑圈112设于第一支撑板113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井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井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32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