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模组及其黏性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3227.4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6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介中;洪吉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琦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模组 及其 黏性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黏性构件,特别涉及一种可设置于一光源模组中,并能增加发光二极管使用效率的黏性构件。
背景技术
一般可发出白光的发光二极管元件通常是利用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与萤光粉和封胶混合成为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元件,其优点是每一颗发光二极管元件可以独立发出白光,并可缩小萤光粉的使用面积,故已成为一种可用来大量制造发光二极管元件的方法。
然而,在发光二极管与萤光粉和封胶结合的过程中,不仅由于萤光粉分布的不均匀容易造成发光亮度与色度的变异,此外在制程中也往往需要使用的大量的耗材(例如针头或管子),进而导致制造成本过高。有鉴于此,如何克服所述常见问题点开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黏性构件,包括一第一外层、一胶体以及萤光粉,所述胶体设置于第一外层上,所述萤光粉分布于胶体内,以使一光线穿过胶体时与胶体内的萤光粉作用,并产生预定的颜色。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胶体含有丙烯酸、感压胶或光学胶。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层为透明材质。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层为一不透光的基材,用以反射所述光线。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层为一离型膜。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外层,胶体位于第一、第二外层之间,且第二外层为一离型膜。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萤光粉以物理性的方法均匀混合于胶体内部。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粘性构件进一步包括一量子点材料,设置于胶体内部。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材料相对于萤光粉的质量混合比例约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之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一光源、一光学构件以及所述黏性构件,其中,黏性构件贴附于光学构件上,且所述光线由该光源所发出,并与胶体内的萤光粉作用后产生预定的颜色。
一般而言,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为发光二极管的蓝光芯片加上萤光粉,本发明的主要内容为将萤光粉由发光二极管内部移至发光二极管光源外侧,此即称为远端荧光粉(Remote Phosphor)技术,白光的形成原理变更为由蓝光发光二极管加上萤光胶带混光而成,而此萤光胶带(黏性构件)为本发明的重点。
基于本发明的特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本发明的应用领域及目的主要包含有:
LCD产业:可增加光源使用效率,和增进背光模组的光学均匀性。
发光二极管照明产业:可增加光源使用效率与提升发光二极管使用的寿命。
此外,本发明的光源模组及其黏性构件更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少发光二极管的分Bin数。
2.增加发光二极管的光电转换率。
3.降低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造成本与提高良率。
4.降低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厂制造成本与提高良率。
5.提升色彩饱和度但同步增加亮度。
6.兼顾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与萤光粉的使用量。
7.促进发光二极管的背光系统与发光系统的成本下降。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黏性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黏性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黏性构件的示意图;
图4a和4b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黏性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黏性构件贴附于一透明板材上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黏性构件贴附于一透明板材上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黏性构件贴附于一反射片以及一透明板材之间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黏性构件贴附于一反射罩上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黏性构件贴附于一塑胶板材上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黏性构件贴附于一塑胶板材外侧的一透明板材上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黏接构件:10、20、30、40、50、60、70、80、90、100
萤光粉:11、21、31、41
胶体:12、22、32、42
第一外层:13、23、33、43
第二外层:14、24、34
光源:L
塑胶板材:P
反射片: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3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卫星移动通信网的网控中心
- 下一篇:白光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