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吸式棘轮精量排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3365.2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3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何进;倪际梁;王庆杰;李慧;李洪文;张东远;李问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吸式 棘轮 精量排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能在播种机械中使用的排种器,特别是一种能在玉米等大籽类播种机上使用的气吸式棘轮精量排种器。
背景技术
精密播种是现代农业实现增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精量播种器主要分为气力式和机械式两种。气力式精量排种器与机械式精量排种器相比具有不伤种子、对种子外形尺寸要求不严、整机通用性好、作业速度高等优点,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气力式排种器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气吸式、气压式和气吹式三种。其中气吸式排种器有多种结构,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梁素钰等设计的新型组合吸孔式小麦精密排种器,东北农业大学帅军等研制了气吸式双条精量排种器,山东农业大学的赵毅彬和李汝莘等设计了2BLQ-6型气吸式小麦精量播种机等。但现有的气吸式精量排种器大多存在技术要求较高、结构复杂、安装调整不便、制造成本较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气吸式排种器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技术要求低的气吸式棘轮精量排种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吸式棘轮精量排种器,包括排种箱2和盛种箱6,其特征在于:
排种箱2固定连接在盛种箱6的背面,排种箱2与盛种箱6相邻的箱壁上部开有一个使得排种箱2与盛种箱6的内部空间贯通的排种窗4;
排种箱2的上部与排种窗4相对的箱壁上装有风机1,风机1的安装位置和排种窗4的位置对应;
盛种箱6的内部安装有棘轮选种装置,包括棘轮5,棘轮5的一个齿槽与排种窗4的位置对应。
所述盛种箱6的底部呈梯状。
所述排种窗4的大小与棘轮5的齿槽的大小相匹配。
所述排种窗4呈矩形,其位置中心在风机1的安装轴线上,该轴线与棘轮5的轴线平行,并与棘轮5的齿根圆相切。
所述排种箱2的底部呈锥状,且凸出一根圆管与排种管3连接。
所述棘轮5的底部距离盛种箱6的底部2-4mm。
所述棘轮5上齿槽的大小与获取的种子的大小相匹配。
所述棘轮选种装置还包括轴9,轴9通过键8与棘轮5相连,并穿过排种箱2和盛种箱6上对应设置的孔,与排种器动力提供装置相连。
具备以上特征的应用于播种机械中的气吸式棘轮精量排种器具有如下优点:1)性能稳定可靠,排种均匀;2)制造精度要求低、结构简单,有利于大范围生产应用;3)成本低廉、能耗小,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本发明的气吸式棘轮精量排种器的研制,有利于各种耕作模式下播种作业的进行,进而推动农业机械的进一步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吸式棘轮精量排种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气吸式棘轮精量排种器的右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
1 风机 2 排种箱
3 排种管 4 排种窗
5 棘轮 6 盛种箱
7 挡圈 8 键
9 轴 10 种子
11 排种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气吸式棘轮精量排种器包括带有排种窗4的盛种箱6,装有风机1的排种箱2和安装于盛种箱6内部、用于精量选种的棘轮选种装置。
其中,盛种箱6底部呈梯状,有利于种子10集中在棘轮5附近,方便棘轮5在转动过程中获取种子。
排种箱2固定连接在盛种箱6的背面,排种箱2与盛种箱6相邻的箱壁上部开有一个使得排种箱2与盛种箱6的内部空间贯通的排种窗4。排种箱2底部呈锥状,且凸起一圆管与排种管3相连。排种箱2的上部与排种窗4相对的箱壁上装有风机1,风机1的安装位置和排种窗4的位置对应。风机1的风力大小适宜,在保证能将种子从盛种箱6吸入排种箱2的同时,又可防止风力过大导致种子撞击风机等问题的产生。
优选地,排种窗4呈矩形,其位置中心在风机的安装轴线上,该轴线与棘轮5的轴线平行,并与棘轮5的齿根圆相切。排种窗4的大小与棘轮(5)的齿槽的大小相匹配,以保证当位于棘轮5与排种窗4对应的齿槽内的种子被风机1吸入排种箱2时,其余种子不会被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33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