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生海马的驯化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3471.0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0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强;黄良民;秦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30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海马 驯化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马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海马的驯化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海马养殖是目前国际海水养殖热点,其海马养殖初期种源主要为野生捕捞的海马。野生海马作为亲本,主要问题是由于栖息环境的改变、体表寄生虫和肠道病菌等原因而大量死亡,调查结果显示野生海马如果未经合理驯化,在养殖过程中其死亡率高达85%,其野生海马的配对成功率和交配频率非常低,同时,因为野生海马亲本间相互干扰而显著影响了妊娠周期,从而影响了后代幼体海马成活率。然而,到目前为止,国际范围内还没有关于野生海马驯化养殖研究的专门报道。
作为海马的商业化养殖,野生海马的驯化养殖是必要的前提。为了填补国际范围内野生海马驯化研究的空白,本新型应用技术基于对海马基础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对野生海马进行必要的饵料管理、病害处理及养殖设施改造,提供了一套野生海马高效驯化的养殖模式,显著提高了海马商业化养殖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显著降低野生海马亲本的死亡率,还可以提高海马交配的成功率,以及后代幼体海马的成活率野生海马驯化养殖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野生海马的驯化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野生海马驯化养殖池;
(2)选取身体未损伤的野生海马。对其进行预处理;
(3)将野生海马放入驯化养殖池中,控制光照强度为1500 Lux以下,光暗周期为16:8,养殖13天,待野生海马摄食稳定后的3~6天,即完成驯化养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驯化养殖方法中,可以在驯化养殖池中添加EM菌,以保持池内的水质良好,还可在池的上方添加一个防晒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驯化养殖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驯化养殖池中水深为80~100cm,温度为25 ± 2 ℃,盐度为33±2.0 ‰,溶解氧为6.5±0.5 mg/L。另外,更进一步,还可在驯化养殖池中根据海马的数量,在驯化养殖池中添加相应数量的海马附着物。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驯化养殖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预处理方法是将野生海马在呋喃西林(3-5ppm)下浸浴12~16h,期间猛烈充气,不投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驯化养殖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野生海马的驯化养殖过程中,第1~2天每天投喂2次成体丰年虫,池内大量充气,不换水,光照强度为300~700 Lux;第3~7天每天投喂3次少量成体丰年虫和足量冰冻糠虾,每隔2天投放EM菌一次,光照强度为1000~1500 Lux;第8~13天每天投喂3次冰冻糠虾,池内使用循环水,每天更换量为池水体的1/3,光照强度为3000 Lux以上。在投喂糠虾时,由于糠虾会产生不少垃圾,所以在投喂3h后虹吸处理,以保持池内水质干净。
更进一步地,上述养殖方法中,所述丰年虫用高不饱和脂肪酸强化过。
整个驯化养殖期间,需要保持养殖池的周围安静,无太多外界干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上述驯化养殖方法对野生海马进行驯化养殖,对野生种源海马进行高效的驯化管理,可以显著降低野生海马亲本的死亡率,还可以提高海马交配的成功率,以及后代幼体海马的成活率。为海马的商业化养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施例
2009、2010及2011年每年的4-5月份,对野生的大海马、三斑海马、刺海马和线纹海马进行成功驯化。
2009年4月份,收集到广西北海野生刺海马100尾,将海马分为5个暂养池进行驯化(每个池20尾),结果表明在2个月内野生成活率为93尾,有88尾实现了正常交配(为95%)。
2010年5月份,从海南收集到大海马100尾和线纹海马60尾,分别进行驯化养殖,结果在2个月内大海马成活91尾,有82尾参与交配并产生后代(交配成功率为90%);线纹海马成活54尾(成活率为90%),2个月内有52尾参与交配。
具体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3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产高纯光气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碳材料、电池电极用材料以及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