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波纹管成型机模架调速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3572.8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5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辛其元;麻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三垒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C47/92;B29L23/1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地址: | 116024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波纹管 成型 机模架 调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波纹管成型机模架调速机构。
背景技术:
塑料波纹管成型机是通过成型模块对挤出机机头挤出的热熔塑料进行波纹定型,冷却,牵引,返还等过程,完成对波纹管的成型加工的机器。由于塑料波纹管是采用标准管长,因此只需要成型模块在规定的长度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便可以持续成型工作。
目前,传统的成型循环过程是采用成型机中所有模块等线速运动,也就是在一个成型循环链上,所有的成型段模块和非成型段模块,均保持统一线速度,完成一个整体循环传动过程,这种等速结构有利于保证整体循环的速度一致性和成型连续性。在模块成型段和非成型段过渡时,由于要考虑在波纹管成型后,成型模块退出成型区间段,避让管的波纹,以免造成产品损坏的因素,因此设计后的成型机增加了不参与成型段的模块数量,使非成型段的模块数量远远大于成型段的模块数量,对模块的利用率也只有总体数量的3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料波纹管成型机模架调速机构,减少塑料波纹管成型机非成型段的模块数量,增加塑料波纹管成型机成型段的模块数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波纹管成型机模架调速机构,上导柱和下导柱上各设有一条螺旋线形状相同,旋向相反的凹槽,凹槽是变螺距的,上导柱和下导柱的两端安装有轴承,轴承固定在轴承座内,轴承座分别固定在上板和下板上,上导柱下方和下导柱上方分别设有导轨板,导轨板通过支架定在上板和下板上。模架上下两面各设有导轮,上导轮落在上导柱的凹槽内,下导轮落在下导柱的凹槽内,模架沿着导向板运动。
使用此结构的好处是:由于螺旋形凹槽是变螺距的,在模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下,模架在运动到导柱时,模架上的导轮带动上下导柱旋转,模架在上下导柱之间直线运动,由于导柱上的凹槽是变螺距的,在大螺距段,模架高速运动,因此,在模架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加速了模架向成型段运动速度,从而增加了成型机成型段的长度,提高了模块的利用率和成型机管材的挤出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塑料波纹管成型机模架调速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塑料波纹管成型机模架调速机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塑料波纹管成型机模架调速机构件1上导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塑料波纹管成型机模架调速机构件2下导柱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塑料波纹管成型机的模架调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塑料波纹管成型机模架调速机构,上导柱1(如图3所示)和下导柱2(如图4所示)上各设有一条螺旋线形状相同,旋向相反的凹槽,螺旋形凹槽是变螺距的,上导柱1和下导柱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3,轴承座4固定在上板5和下板6上,上导柱1下方和下导柱2上方分别设有上导轨板10和下导轨板13,导轨板10通过支架11固定在上板5和下板6上,模架7上下两面各设有导轮8和9,上导轮8穿过上导轨板10落在上导柱1的凹槽内,下导轮9穿过下导轨板13落在下导柱2的凹槽内,模架7在上导柱1和下导柱2之间沿直线运动,导向板12在模架7运动时起导向作用。由于相邻两个模架7间的推动作用,将模架7推到上导柱1和下导柱2之间,模架7的上导轮8和下导轮9推动上导柱1和下导柱2旋转,模架7在上导柱1和下导柱2之间直线运动。
下面就模架7的运行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看附图1。
1.当模架7运行到入口过渡区L1时,模架7以恒定速度V1被后面的模架7不断持续推入,模架上的上导轮8和下导轮9分别从上导柱1和下导柱2的螺旋槽入口进入上导柱1和下导柱2的入口过渡区,在入口过渡区内,模架7的上导轮8和下导轮9与导柱的螺旋凹槽产生滚动摩擦,带动上下两个不同旋向螺旋上导柱1和下导柱2进行分别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运动。持续不断地模架7推动为上导柱1和下导柱2持续旋转提供动力。
2.当模架7运行到加速区L2时,模架7由原先的入口过渡区L1速度V1,通过上导柱1和下导柱2螺旋曲线的导程变化,逐渐提高到设计速度V2。
3.当模架7运行到高速区L3时,模架7按照设计速度V2运动,同时模架7与另一模架7间由于速度的提高产生了位置间隔,这样就形成了循环过程中成型段与非成型段的速度不相等设计,减少了在非成型段的模架7数量,同时达到了相同的模架7返还过程效果。
4.当模架7运行到减速区L4时,模架7由设计速度V2,通过上导柱1和下导柱2的凹槽螺旋曲线导程变化,逐渐减速到V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三垒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三垒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35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