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鲜活硅藻的海参饲料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3581.7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7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董双林;史策;王芳;高勤峰;田相利;宫庆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20;A23K1/14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崔清晨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鲜活 硅藻 海参 饲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参饲料,它含有鲜活硅藻,具有促进海参生长和无公害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海参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主要有两类:一是鼠尾藻或马尾藻干粉加海泥;另一类为人工配合饲料,主要成分为鼠尾藻或马尾藻干粉再添加一种或多种物质,例如鱼粉、海藻粉、螺旋藻粉、复合酶、维生素等,与海泥均匀混合后制成粉状饲料。投喂时,加海水将饲料搅拌后投入海参养殖水体内。这些饲料的主要缺陷是:一、饲料在投入养殖水体后,一部分成份会溶失;二、未被海参摄食的饲料会被微生物分解,造成饲料浪费并败坏水质;三、过分依赖正在枯竭的鼠尾藻和马尾藻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鲜活硅藻的海参饲料,可以有效地克服现有饲料的上述缺点。
一种含有鲜活硅藻的海参饲料,其特征在于由浓缩硅藻液和干海泥或干黄泥组成;每升浓缩硅藻液含有干海泥或干黄泥50-300克,所述的浓缩硅藻液中含藻细胞3000万/毫升以上。
上述含有鲜活硅藻的海参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离心机将硅藻培养液离心,获得硅藻细胞密度在3000万/毫升以上的浓缩硅藻液;将干海泥或干黄泥用100目铁筛过筛,以每升50-300克的比例加入上述浓缩硅藻液,搅拌均匀;将浓缩硅藻液与干海泥或干黄泥的混合物放入制冰器内,在-10℃到-30℃的温度范围内冰冻24-48小时,制成冰块状饲料。
本发明的饲料含有海参喜食的硅藻,可以有效地促进海参生长;该饲料投入水中后可很快下沉至养殖水体底部,即使在充气条件下也很少散失;冰块状饲料沉底后很快即可溶化,适于海参摄食;饲料中的硅藻为鲜活细胞,不会造成水质污染,一些细胞还可底栖生长;高温季节投喂此饲料还可降低池底局部温度,有利于海参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饲料由由浓缩硅藻液和干海泥或干黄泥组成;每升浓缩硅藻液含有干海泥或干黄泥50-300克,所述的浓缩硅藻液中含藻细胞3000万/毫升以上。制备时,用离心机将硅藻培养液离心,获得硅藻细胞密度在3000万/毫升以上的浓缩硅藻液;将干海泥或干黄泥用100目铁筛过筛,以每升50-300克的比例加入上述浓缩硅藻液,搅拌均匀;将浓缩硅藻液与干海泥或干黄泥的混合物放入制冰器内,在-10℃到-30℃的温度范围内冰冻24-48小时,制成冰块状饲料。
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饲料于2011年3月至5月进行了效果实验,共持续8周。实验地点为中国海洋大学鳌山卫实验基地。实验所用饲料采用细柱藻(Cylindrotheca sp)液与干海泥配制而成。
所用的浓缩硅藻液浓度为5000万/毫升(每升硅藻液中干物质质量为25g),与不同比例的干海泥均匀混合后放入制冰器内,在-25℃下冷冻48小时,得到冰块状饲料,备用。对照组饲料采用一商品饲料,以绞肉机制成粒状并于65℃下烘干后低温保存。所述的细柱藻由中国海洋大学鳌山卫实验基地培养,所用的干海泥由鳌山卫附近海域表层浮泥烘干制成。
实验开始前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驯化2周,停食1天,称重。整个实验共设置8个实验组,分别投喂8种不同的饲料,它们分别为:纯硅藻液冰块(D100);每升硅藻液中干物质质量和干海泥的质量比分别为5:1、1:1、1:2、1:4、1:6、1:8 (S5、S25、S50、S100、S150、S200)和商品饲料(LL)实验组。上述8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均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均使用6头7g左右的刺参。实验持续8周,每天16:00时投喂饲料,次日14:00时收集残饵粪便。实验过程中控制温度在16-17℃,光照周期为10小时黑暗14小时光照,实验期间连续充气,每天换水的体积为2/ 3。每天保证投喂过量。
表1不同实验组刺参的初始干重、终末干重及特定生长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35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