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物种白菜和甘蓝MYBL2基因家族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4366.9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6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柴友荣;黎咏蜀;陆俊杏;李加纳;曹廷;李波;付春;杨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63;C12N15/82;C12N5/10;A0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蓝 油菜 及其 亲本 物种 白菜 mybl2 基因 家族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及其亲本物种白菜 (Brassica rapa)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MYBL2基因家族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芸薹属(Brassica)是芸薹科(Brassicacease)最重要的一个属,含有世界性的重要蔬菜、油料 和观赏作物,如白菜(B.rapa)、甘蓝(B.oleracea)和甘蓝型油菜(B.napus),其中甘蓝型油菜是 由白菜和甘蓝通过天然种间杂交并加倍而形成的异源四倍体。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 来自芸薹科的研究最深入的模式植物。染色体分子标记共线性研究发现,芸薹属植物之间以 及芸薹属与拟南芥之间均存在基因组水平和基因水平的保守性。
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系具有种皮薄、种皮色素极少、皮壳率低、粗纤维含量低、含油量高、 饼粕蛋白含量高等优点,与黑籽品系相比,饼粕的经济价值和油的品质都有所提高。虽然亲 本物种白菜和甘蓝中均存在表型稳定的天然黄籽基因型,但甘蓝型油菜中不存在天然的黄籽 基因型。已有的甘蓝型油菜黄籽材料主要通过远缘杂交等方式而创造,但其存在黄籽率和黄 籽度不高,表型不稳定,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异,选育效率低,育种周期长,负相关性状难以 克服等缺点,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因此,获得稳定遗传的甘蓝型油菜黄籽性状成为甘蓝 型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全世界众多研究者对该性状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到目前 为止主要限于传统研究领域,对于黄籽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仍然不清楚,还没有任何通过转 基因分子育种创造甘蓝型油菜黄籽材料的报道。
类黄酮化合物是广泛存在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它是植物组织中红色、蓝色和紫色花青素 色素呈色物质。拟南芥等植物中种皮色素的主要成分是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PA)单体的 聚合物,是由公共苯丙烷-类黄酮-原花青素途径而合成的。
同为芸薹科的模式植物拟南芥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为推动芸薹属植物重要性状的 分子机理研究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MYBL2基因目前只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 有研究,它编码R3-MYB类型的转录因子,是一个转录抑制子,通过直接调控DFR和TT8 等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植株花青素的合成,进而调控花青素苷和原花青素的合成,与植株的花 青素苷和原花青素性状息息相关,而之前就已经阐明油菜的种皮色素就是原花青素的多聚物, 因此MYBL2基因与油菜的黄籽性状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目前甘蓝型油菜、白菜和甘 蓝等芸薹属植物MYBL2基因的成员数、蛋白特征、进化关系、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与黄籽性 状的关系和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等都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物种白菜和甘蓝MYBL2基因 家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分别克隆了甘蓝型油菜、白菜、甘蓝MYBL2基因家族成员的全 长cDNA和对应的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结果显示:
白菜MYBL2(BrMYBL2)基因家族包括2个成员:BrMYBL2-1基因和BrMYBL2-2基因; 所述BrMYBL2-1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全长cDNA序列如SEQ ID No.2所 示;所述BrMYBL2-2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全长cDNA序列如SEQ ID No.4 所示;
甘蓝MYBL2(BoMYBL2)基因家族包括2个成员:BoMYBL2-1基因和BoMYBL2-2基因; 所述BoMYBL2-1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全长cDNA序列如SEQ ID No.6所 示;所述BoMYBL2-2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全长cDNA序列如SEQ ID No.8 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43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龙头的塑料水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改良的真空室角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