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取式宽窄行分插机构栽植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4729.9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5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匀;迟立军;蒋恩臣;尹大庆;徐洪广;张允慧;马桂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取式 宽窄 行分插 机构 栽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具上的宽窄行分插机构栽植臂。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和适应水稻宽窄行插秧作业需要,目前的宽窄行插秧机都是在分插机构上做出创新:一种是新太阳轮轴与传动箱中心轴形成小角度;一种是新行星轮轴在原行星轮轴基础上转动一个小角度。这样所形成的秧爪轨迹与前进方向形成角度,在秧门取秧后向外偏移,使插秧位置相对秧门位置形成一定横向偏距,由此而形成比两秧门间距更宽的行距,因而同一对分插机构行距比秧门间距更宽,而相邻分插机构插秧行距变窄,从而形成宽窄行插秧。但是,由于上述结构造成秧爪与前进方向成小角度进入秧门,同时在进入秧门时秧爪与水平面成小角度,即两个秧爪尖端在进入秧门时一侧高,一侧低,取秧时形成菱形秧块,秧爪的两个秧尖不同时取秧;秧门与前进方向形成一定的斜角,插秧时秧爪也会与地面形成一个小角度,所插秧苗与地面不垂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直取式宽窄行分插机构栽植臂,在保证宽窄行插秧的前提下,达到秧爪的两个秧尖同时取秧、形成矩形秧块、确保秧苗插秧垂直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直取式宽窄行分插机构栽植臂包括栽植臂壳体及配装在栽植臂壳体内的凸轮、拨叉轴、拨叉、推秧杆,秧爪配装在栽植臂壳体外侧上端面上,凸轮的凸轮轴线与拨叉轴的拨叉轴线相互之间呈空间交错角状配置,通过所述的空间交错角将推秧杆和秧爪垂直于水稻插秧机秧门,且推秧杆和秧爪与水稻插秧机作业前进方向平行。
本发明通过将秧爪在空间的两个方向分别转动一定角度,保证秧爪在取秧位置与前进方向平行,并使两个秧爪尖端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实现了取秧时形成矩形秧块,且秧爪的两侧同时作用于秧块,在插秧时秧爪与地面垂直,确保秧苗的垂直度。本栽植臂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作业质量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直取式宽窄行分插机构栽植臂总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旋转视图;
图3是图2中的栽植臂壳体仰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栽植臂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仰视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凸轮、2、拨叉轴、3、拨叉、4、推秧杆、5、栽植臂壳体、6、秧爪、7、拨叉轴线、8、凸轮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直取式宽窄行分插机构栽植臂包括栽植臂壳体5及配装在栽植臂壳体5内的凸轮1、拨叉轴2、拨叉3、推秧杆4,秧爪6配装在栽植臂壳体5外侧上端面上,凸轮1的凸轮轴线8与拨叉轴2的拨叉轴线7相互之间呈空间交错角状配置,通过所述的空间交错角将推秧杆4和秧爪6垂直于水稻插秧机秧门,且推秧杆4和秧爪6与水稻插秧机作业前进方向平行。
本发明通过将秧爪6沿凸轮轴线8和拨叉轴线7两个轴线转动两个角度,使得秧爪6与水平面平行,同时保证秧爪6的中线和前进方向一致,使得取秧时秧爪6正对着秧门。由于秧爪6转过沿两个轴转动两个角度,使得推秧杆4和拨叉3及拨叉轴2需相应转动两个角度,保证凸轮1控制的推秧杆4的运动方向和秧爪6一致。凸轮1的凸轮轴线8和拨叉轴2的拨叉轴线7形成空间交错角度,凸轮1的素线也做出相应改变,保证凸轮1和拨叉3的正常工作。通过改变栽植臂壳体使得秧针和推秧杆中线沿前进方向垂直与秧门,同时秧针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使得取出秧块为矩形秧块,并将秧苗垂直插入在水田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47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垃圾拆解回收处理装置
- 下一篇:椅子型按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