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5163.1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9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生;金丽;刘建国;金永生;赵卫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6 | 分类号: | A61K31/36;A61P35/00;A61P35/02;A23L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丁振英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黄酮 化合物 制备 肿瘤 药物 食品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是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中异黄酮类化合物鸢尾黄素、野鸢尾苷元、次野鸢尾黄素、野鸢尾苷或鸢尾苷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010144912.8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射干是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已报道的射干含有的主要成分有野鸢尾苷元、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鸢尾黄酮新苷元A、白射干素、野鸢尾苷和鸢尾苷等19个异黄酮类化合物[Jin Li(金丽),Chen Hai-Sheng(陈海生)et al.New flavone and isoflavone glycoside from Belamcanda chinensis,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7,18:158-160;Jin Li(金丽),Chen Hai-sheng(陈海生),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Belamcanda chinensi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8,10(1):89-91;胡小兰,等。射干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中药通报,1982,7(1):29~30;吉文亮,秦民坚,王峥涛.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I),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3):197~199;余亚纲,等。B.Chinensis根茎中亲脂性组分的研究,药学学报,1983,18(12):969~972;Yamaki M,et al.,Planta Med.,1990,56(3):335;Hydeyuki Ito,Satomi Onoue,et al.,Isoflavonoids from Belamcanda chinensis,Chem.Pharm.Bull,2001,49(9):1229~1231;周立新,林茂,赫兰峰,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I),中草药,1996,27(1):8~10;秦民坚,吉文亮,王峥涛,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II),中草药,2004,35(5):487~489]。异黄酮类化合物野鸢尾苷元(irigenin)、鸢尾黄素(tectorigenin)、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野鸢尾苷(iridin)和鸢尾苷(tectoridin)的化学结构通式为:
其中,R1为OH或OCH3;
R2为OCH3、OH或H;
R3为OH或Oglu;
R4为OCH3、OH或H;
R5为OCH3、OH、H或Oglu(glu为葡萄糖基);
R6为OCH3、OH或H。
上述各化合物的基团搭配分别见表1。
表1五种异黄酮的化学结构和名称
但至今未见野鸢尾苷元、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野鸢尾苷或鸢尾苷具有抗肿瘤作用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异黄酮类化合物野鸢尾苷元、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野鸢尾苷或鸢尾苷提供一种制备抗肿瘤药物或食品的用途。
本发明选用的细胞株为A549(人肺癌细胞)、LOVO(人肠癌细胞)、6T-CEM(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人白血病细胞);采用的实验方法为常规的MTT法。化合物野鸢尾苷元、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野鸢尾苷、鸢尾苷自制,制备方法详见【Jin Li(金丽),Chen Hai-sheng(陈海生),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Belamcanda chinensi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8,10(1):89-91】。
经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野鸢尾苷元、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野鸢尾苷或鸢尾苷对上述细胞株均具有细胞毒活性,特别是鸢尾黄素具有显著抑制MDA-MB-435(人乳腺癌细胞)细胞生长作用,因此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或食品。
本发明为制备抗肿瘤的药物或食品提供了一种新的来源。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51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式电子指纹安全锁
- 下一篇:一种用于肝癌早期诊断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