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锻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5202.8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8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新;陈永波;张灵芳;王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0 | 分类号: | C21D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张骥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反应堆 构件 奥氏体 不锈钢 锻件 锻造 方法 | ||
1.一种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钢锭装炉;控制钢锭装炉量,使钢锭装炉量尽量少;
第二步、第一火锻压;控制第一火锻压的总压下量和每道次压下量;
第一火锻压之后,将钢锭返炉加热并保温;
第三步,中间火次锻压;
中间火次锻压分为多次,每火的变形量不得低于10%;
每一火次锻压之后,将钢锭返炉加热并保温;
第四步,最后一火锻压,得到成品堆内构件毛坯锻件;
最后一火的变形量不得低于12%;或者用锻比衡量,最后一火的锻比不小于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控制钢锭装炉量的方法是:出口管嘴用钢锭的每炉装炉量允许超过四支钢锭,其他四种堆内构件用钢锭的每炉装炉量不得超过三支钢锭;所述四种堆内构件为吊篮法兰、堆芯支承板、上支承板、上支承法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堆内构件用钢锭的每炉装炉量为两支钢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控制第一火锻压的总压下量和每道次压下量的方法是:对钢锭的第一火锻压分两遍进行,第一遍压下的变形量不超过80mm,第二遍压下的变形量不超过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将钢锭返炉加热并保温的控制方法是:每100mm的钢锭截面直径或厚度值的加热保温时间为1小时;保温温度为1800~12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每一火次锻压之后,将钢锭返炉加热并保温的控制方法是:每100mm的钢锭截面直径或厚度值的加热保温时间为1小时;保温温度为1800~12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最后一火锻压之后,将钢锭返炉加热并保温的控制方法是:每100mm的钢锭截面直径或厚度值的加热保温时间为0.8小时;最后一火锻压的终锻最佳的温度是850~9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至第四步的总锻比不低于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520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肺炎链球菌多糖溶液中脱氧胆酸钠的测定方法
- 下一篇:过流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