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胡椒脱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5826.X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2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从发;刘四新;熊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570228 ***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胡椒 脱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胡椒脱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胡椒脱皮的方法主要有:浸渍法(即水沤法)、机械法、酶法和生物法。国内外普遍采用浸渍法,该法生产周期长达7-20d(依气温而变),水体污染大,产品往往带有明显的臭味,微生物总数偏高;机械法很难将果皮脱除彻底,而且容易使胡椒粒外形受损;虽然有研究表明酶法脱皮效果较好,如时间短,效率高,污染少,但成本太高,目前也只是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难以推广应用;生物法脱皮还处于实验室初步研究阶段。
近年来,虽有生物脱皮方法的研究,但多数受传统浸渍法思维的束缚,局限在液态发酵方法上,并未取得很好的成效,且液态发酵法设备投入和动力消耗偏高,不易推广。
为此,亟待开发一种快速、高效、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成本的胡椒脱皮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胡椒脱皮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使胡椒脱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脱皮的胡椒果实与果胶酶产生菌的固态培养物或与果胶酶产生菌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混合,进行固态发酵,发酵完毕,去皮,即得到脱皮的胡椒。
上述方法中,在所述混合之前,包括如下热烫处理的步骤:将待脱皮的胡椒果实置于60℃以上或100℃以上的环境中保持10s-3min,具体为10-30s。
上述任一所述方法中,所述待脱皮的胡椒果实与所述果胶酶产生菌的固态培养物的配比为100g∶(0.1g-10g),具体为100g∶(0.1g-5g)或100g∶(0.3g-5g);
上述任一所述方法中,所述待脱皮的胡椒果实与所述果胶酶产生菌的孢子悬液的配比为20g∶(1-5)×107个。
上述任一所述方法中,所述固态发酵的温度为20℃-40℃或25℃-40℃,具体为28℃-37℃,再具体为28-30℃(霉菌类)或30-37℃(细菌类)。
上述任一所述方法中,所述固态发酵的时间为24h-96h,具体为36h-84h,再具体为36h-60h或60h-84h。
上述任一所述方法中,所述去皮的方法为搓洗。
上述任一所述方法中,所述果胶酶产生菌的固态培养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制备用于培养所述果胶酶产生菌的固态培养基,将所述果胶酶产生菌接种于所述固态培养基,培养,至所述菌得到繁殖,得到的培养容器内的所有物质即为所述果胶酶产生菌的固态培养物;
上述任一所述方法中,所述固态培养基为如下1)或2)所示:
1)将麸皮与水以10g∶(8mL-20mL)或10g∶(10mL-20mL)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即为所述固态培养基;
2)将麸皮、水与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以5g∶(8mL-20mL)∶5g的比例混合:稻壳、豆粕粉、玉米芯粉、柚子皮粉、橘皮粉、甘蔗渣、木薯渣,得到的混合物即为所述固态培养基;
上述任一所述方法中,所述固态培养基的pH值为3.5-8,具体为5.5-7.0,再具体为自然pH值(6.6)。
上述任一所述方法中,所述麸皮为小麦麸皮;
上述任一所述方法中,所述果胶酶产生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或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或根霉(Rizupus sp.)或青霉(Pennicilium sp.)或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58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应釜喷头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残膜回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