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图案编码微载体的批量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6448.7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41M5/382 | 分类号: | B41M5/38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图案 编码 载体 批量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案编码微载体的批量制备方法,尤其是将液态材料采用接触印刷方法分配至有编码图案模板的基底上并固化以形成上有图案的微颗粒,从基底上分离收集图案编码微颗粒并固定传感敏感材料而成为图案编码微载体。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及能够批量制备的特点。
背景技术
悬浮阵列芯片技术也称微载体技术,它是一种通过编码微颗粒上固定的传感敏感材料与待测样品间特异性相互作用而在流体中进行多目标检测分析的工具。它不仅具有通常多目标检测分析技术所具备的信息量大、检测时间短、所需检测样品体积小以及检测成本相对传统检测方法低的特点,而且无论是制备还是使用它均较另外一种多目标检测分析技术-平面微阵列芯片技术有着许多突出的优势:更大的产量、更灵活的检测目标安排、更快速的反应以及更高质量的实验结果。因此,悬浮阵列芯片的研发正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逐渐在药物筛选、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反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具代表性的例子是美国的Luminex公司的双荧光标记微球技术。
目前人们开发了多种微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液相合成法、模板法、刻蚀法等,并且制备出了包括球状、杆状、片状及块状等多种形貌的微载体。然而目前在微载体的制备成本、制备产量及制备性能方面却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限制了悬浮阵列芯片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而另外一方面虽然图案编码作为方便、廉价、高效的编码方式已经在包括条形码等商业领域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在悬浮阵列芯片领域却由于其制备方法需要微流体芯片或者微电子工艺而使得其制备仍然局限于实验室。目前商业上人们使用的悬浮阵列芯片编码方式仍然主要是荧光编码微球微载体。由于图案编码微载体能够与具有前景的显微成像检测方法兼容,因此迫切需要人们开发能大批量生产、高通量、低成本、方便可靠、易于操作的图案编码微载体的制备方法。为此本申请首次将接触印刷技术与图案模板技术结合以批量制备图案编码微载体,以期为悬浮阵列芯片的发展及应用做出贡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图案编码微载体的制备方法,特别是将接触印刷技术与图案模板结合批量制备图案编码微载体。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图案编码微载体的批量制备方法采用下述步骤制备:
a、制备具有凹型或者凸型的编码图案阵列的基底;
b、 将可固化液态材料通过接触印刷方法分配到基底包含编码图案的区域
并固化液态材料以形成表面有图案编码的微颗粒;
c、从基底上分离收集微颗粒并固定传感敏感材料而成为图案编码微载体;
d、重复步骤a、b及c分别制备不同图案编码的微载体。
所述固定传感敏感材料的方法是指在液态材料中添加传感敏感材料并在随后
的微颗粒固化过程中固定在微颗粒上或者在液态材料中添加传感敏感材料的模板并在微颗粒固化后去除模板而暴露传感敏感材料或者在微颗粒固化后连接传感敏感材料。
所述基底要满足可固化液态材料在基底上的接触角大于10度且可固化液态材
料固化后的微颗粒与基底间的界面张力小于微颗粒的表面能及基底的表面能。
所述固化液态材料是通过溶剂挥发溶质沉积、液态材料聚合或者液态材料凝固
而固化。
所述接触印刷方法是指借助转移媒介与基底接触而将液态材料分配至基底图
案上。
所述转移媒介为微针阵列、微柱阵列或者微坑阵列。
所述微针阵列的针为实心的、头部含孔的、头部含沟槽的或者中空的,而微柱
阵列的微柱为实心的、头部含孔的或头部含沟槽的。
所述微颗粒固定传感敏感材料的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方法或者化学方法固定传
感敏感材料。
所述图案编码微载体通过与待检样品混合作用而用于检测。
有益效果:本发明首次将接触印刷技术与图案模板技术结合以批量制备图案编码微载体,由于通过该技术生产的图案编码微载体图案编码丰富、产量大、成本低从而可以获得廉价、高效可同步检测多种生物、化学物质的高性能图案编码微载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微针阵列的侧视截面图。A、实心微针放大图;B、头部含微孔微
针放大图;C、头部含沟槽微针放大图;D、中空微针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64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