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FAS-1377G/A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疗效的试剂盒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6496.6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兵河;马飞;林东昕;廖瑜倩;杨明;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fas 1377 预测 细胞 肺癌 患者 吉非替尼 疗效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FAS-1377G/A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疗效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肺癌是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还在逐年增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整个肺癌的80%以上,并且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是晚期。化疗曾经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即便是最好的化疗方案,目前治疗的总有效率也不足50%,1年生存率仅40%左右。
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其中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是最早上市、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属于一种选择性、可逆性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上市,商品名为易瑞沙(Iressa)。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有效率差异很大,文献报道从8.9-69%不等。其中在IDEAL1临床研究中,日本人的有效率为27%,而美国人则仅为12%。而在EAP研究中,中国人的有效率约为30%。以上均提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由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很有限,因此尽早选择最可能有效的药物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尤为重要。加之吉非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比较昂贵,价格是普通化疗的数十倍,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也要求选择最可能获益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因此,寻找吉非替尼疗效预测指标,指导个体化靶向治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临床问题。
目前最常用于预测吉非替尼疗效的生物标记物为EGFR基因的突变,主要为外显子19的碱基缺失(G2235-A2249缺失)和外显子21的点突变(L858R)。一项针对ISEL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的生物标记物回顾性分析发现,存在EGFR基因突变的16例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的有效率为37.5%,而EGFR基因野生型的116例患者吉非替尼的有效率仅为2.6%。但是EGFR基因突变作为吉非替尼疗效预测的生物标记物,存在一定的不足:①突变的检测需要肿瘤组织,而大部分肺癌在初次诊断时已经是晚期,失去手术获得肿瘤标本的机会,即便是少部分患者有可能活检取得标本,也会因为检出率有限和活检标本量限制,难以进行突变检测,目前临床上能够满足突变检测要求的患者比例少于20%(ISEL研究中约为17%);②基因突变受肿瘤异质性的影响,同一患者在不同部位或者疾病不同阶段获得的肿瘤标本,其突变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检测到的结果可能不能代表全身和全程的肿瘤特点;③突变检测的流程复杂,仪器设备的要求高,一般实验室难以开展,同时检测成本也高,影响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④突变作为疗效预测指标,其敏感性不高(ISEL研究中为68.8%),而针对吉非替尼这样昂贵的治疗药物,敏感性高的临床指导意义更大。
基于以上EGFR基因突变的不足之处,开发更理想的疗效预测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的临床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FAS-1377G/A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疗效的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辅助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疗效的专用引物,是PCR扩增包括序列表的序列3自5′末端第501位脱氧核糖核苷酸(FAS-1377G/A)在内的DNA片段所用的引物对。所述专用引物可为PCR扩增包括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核苷酸在内的DNA片段所用的引物对。所述专用引物具体可为由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DNA片段和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DNA片段组成的引物对。
本发明还保护所述专用引物在制备辅助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疗效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保护所述专用引物和限制性内切酶BstU I在制备辅助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疗效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辅助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疗效的试剂盒,包括所述专用引物。所述试剂盒还可包括限制性内切酶BstU 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6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形钢腹板定位调整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功能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