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咖啡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6630.2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8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刚;刘盛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53 | 分类号: | A47J31/053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咖啡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咖啡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咖啡壶的温度在70摄氏度到80摄氏度之间,不可调节。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 201061465于2008年5月21日公开了一种自动报警蒸汽式咖啡壶,包括上壶、输液管、下壶、连接盖、加热板、吸水管,所述上壶顶部设置上盖,上盖下部设置下盖,上盖与下盖之间空腔内设置电池,上盖上设有音窗;下盖上设置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上设置蜂鸣器,下盖的中部外凸形成凹槽,凹槽内设置传感器,蜂鸣器与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电池为控制电路提供电源;所述输液管的上端内部设置螺旋浮子,螺旋浮子的侧壁设置螺旋叶片,螺旋浮子的底部设置助推片,螺旋浮子上端内部设置永久磁铁。该结构的咖啡壶,水温不但无法调节,而且其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用它来酿造咖啡步骤繁琐,下壶身又不能单独提起,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合理,壶体与底座可分离,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可调节温度的咖啡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咖啡壶,包括设置有把手和壶嘴的壶体,壶体底部设置有发热盘,其结构特征是壶体顶部开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酿造漏斗,壶体底部设置有可把壶体内的液体抽至酿造漏斗上的水泵。
所述水泵设置在发热盘的底部,水泵的进水端伸出发热盘与壶体连通,出水端上连接有水管,水管向上延伸与酿造漏斗连接。
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上设置有滤网。
所述水管设置在把手的内部,水泵的出水端伸向把手的底部,并与水管的下端连接,把手的顶部对应酿造漏斗设置有出水嘴,水管的上端与出水嘴连接。
所述发热盘底部还连接有温控器。
所述壶体分体连接有底座,底座内设置有控制板。
所述控制板设置有伸出底座的连接头,并与壶体内部电路连接,底座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键与控制板连接。
所述壶体顶部还盖接有可封闭酿造漏斗的壶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壶体顶部设置酿造漏斗,发热盘底部设置水泵,水泵经自动或手动操作,可把壶体内的热水抽至酿造漏斗上淬取咖啡。本发明通过多次淬取咖啡的方式酿造咖啡,其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还可以调节热水温度,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图。
图中:1为水管,2为酿造漏斗,3为壶嘴,4为壶体,5为发热盘,6为温控器,7为底座,8为水泵,8.1为进水端,8.2为出水端,9为滤网,10为把手,10.1为出水嘴,11为控制按键,12为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咖啡壶,包括设置有把手10和壶嘴3的壶体4,壶体4底部设置有发热盘5,其壶体4顶部开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酿造漏斗2,壶体4底部设置有可把壶体4内的液体抽至酿造漏斗2上的水泵9。
水泵9设置在发热盘5的底部,水泵9的进水端8.1伸出发热盘5与壶体4连通,出水端8.2上连接有水管1,水管1向上延伸与酿造漏斗2连接。水泵9的进水端8.1上设置有滤网9。
水管1设置在把手10的内部,水泵9的出水端8.2伸向把手10的底部,并与水管1的下端连接,把手10的顶部对应酿造漏斗2设置有出水嘴10.1,水管1的上端与出水嘴10.1连接。
发热盘5底部还连接有温控器6。壶体4分体连接有底座7,底座7内设置有控制板(图中未标出)。控制板设置有伸出底座7的连接头,并与壶体4内部电路连接,底座7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键11与控制板连接。壶体4顶部还盖接有可封闭酿造漏斗2的壶盖1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先通过发热盘5把壶体4内的水加热,温控器6可感知水温,并把信号传递至控制板。当水温达到预设值(可通过控制按键11根据需要设定)时,控制板自动或手动启动水泵8,水泵8通过水管1把壶体4中的热水泵到壶体4顶部的酿造漏斗2内,热水即可淬取酿造漏斗2内的咖啡并回流到壶体4中。经过数个循环达到完成咖啡的酿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6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最佳吸光度测量的光程长度传感器和方法
- 下一篇:节能灯自动上铆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