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直流两用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66852.4 申请日: 2011-06-15
公开(公告)号: CN102821509A 公开(公告)日: 2012-12-12
发明(设计)人: 李彦村;刘兴富;张瑞骐;叶柏蘨 申请(专利权)人: 聚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5B37/02 分类号: H05B37/02
代理公司: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梁挥;张燕华
地址: 中国台***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直流 两用 发光二极管 驱动 电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特别涉及一种交直流两用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抬头,如何节省能源成为重要的议题。于照明装置方面,由于发光二极管与一般发光源相比较,发光二极管具有寿命长、耗电量低、不易损坏等优点,使得发光二极管成为人类在研究开发与生活应用方面的重要对象。

现有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包括变压器、脉宽调变集成电路、定电流电路与反馈电路。变压器包括初级侧(primary side)与次级侧(secondary side),反馈电路包括感测电阻与光耦合器。脉宽调变集成电路电性耦接于变压器的初级侧,定电流电路电性耦接于变压器的次级侧。反馈电路根据通过感测电阻的电流与光耦合器,将反馈信号耦合至初级侧的脉宽调变集成电路。脉宽调变集成电路利用光耦合器接收次级侧的反馈信号,以调整脉冲宽度调变信号的导通时间。

由于上述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需包括光电耦合器,才可将反馈信号耦合至脉宽调变集成电路,进而调整脉宽调变集成电路所输出脉冲宽度调变信号的导通时间。因此,现有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存在有元件数量较多、需要更大的容置空间与制作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交直流两用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藉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交直流两用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一实施例,交直流两用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包括一输入电源电路、一降压升压转换器与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控制器。其中,降压升压转换器包括一开关晶体管与一反馈电阻。降压升压转换器接收输入电源电路所输出的电流信号而输出一驱动信号,交直流两用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利用驱动信号驱动一发光二极管。脉冲宽度调变信号控制器依据驱动信号输出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以选择性地启动或关闭开关晶体管。

其中,反馈电阻的一端与发光二极管耦接,脉冲宽度调变信号控制器的一浮动接地端耦接开关晶体管与反馈电阻的另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输入电源电路包括一交流信号源、一第一滤波器与一桥式整流器。交流信号源输出一交流信号至第一滤波器,第一滤波器滤除交流信号中的一噪声。桥式整流器接收流经第一滤波器的交流信号而输出电流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输入电源电路为一直流信号源。

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交直流两用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适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可通过降压升压转换器与脉冲宽度调变信号控制器浮动接地的设计,使得交直流两用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不需外接光电耦合器即可动态调整脉冲宽度调变信号的导通时间。其中,当输入电源电路包括交流信号源时,可提升交直流两用高功因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功率因子,功率因子是指有效功率与视在功率(apparent power)之间的比值。当输入电源电路为直流信号源时,不管直流信号源的电压大于或小于输出端的电压(第二电容的电压),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驱动信号)为一设定值。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交直流两用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一实施例电路方框示意图;

图2为依据图1的第一实施例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依据图2的误差放大端、补偿端、反馈端与控制端的一实施例电路架构示意图;

图4A为依据图2的电路架构的一实施例交流信号的信号波形时序图;

图4B为依据图2的电路架构的一实施例电流信号的信号波形时序图;

图4C为依据图2的电路架构的一实施例第一电流的信号波形时序图;

图4D为依据图2的电路架构的一实施例脉冲宽度调变信号的信号波形时序图;

图4E为依据图2的电路架构的一实施例驱动信号的信号波形时序图。

图5为依据图1的第二实施例电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输入电源电路

20 误差放大单元

22 比较器

24 锯齿波产生器

26 运算电阻

30 开关晶体管

32 反馈电阻

50 发光二极管

70 启动电阻

72 第二滤波电容

74 补偿器

76 第三滤波电容

80 滤波电感

82 第一滤波电容

90 第一电感

92 第一电容

94 第二电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6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