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准沸腾焊条钢H08A的冶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7160.1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6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关春立;张德慧;韩立海;鲁艮军;柳恩丰;唐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0 | 分类号: | C21C5/30;C21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400***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沸腾 焊条 h08a 冶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炼钢方法,尤其适用于准沸腾钢——焊条钢H08A的冶炼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钢企采用钢水脱氧程序,介于镇静钢和沸腾钢之间的弱脱氧工艺来生产准沸腾焊条钢H08A,脱氧程度要求控制在一很狭窄的范围内,脱氧不足或过深都将使连铸方坯和钢材质量恶化。目前使用的传统冶炼方法是:将定氧枪插入钢水中,在与其连接的定氧仪设备直接显示钢水中氧含量,调整脱氧操作的工艺,这种方法钢中氧含量控制精度较差,在生产中存在因脱氧过深导致的连铸浇注过程水口结瘤中断生产问题,以及因脱氧不足导致铸坯出现气泡缺陷而报废问题,产生气泡废品率为12-15%,影响了生产稳定和产品质量。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有与本发明同类内容的信息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准沸腾钢——焊条钢H08A冶炼过程中脱氧操作的控制精度,减少连铸浇注过程水中结瘤及铸坯气泡缺陷问题的冶炼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生产工艺流程为
转炉→钢包底吹氩气精炼→方坯连铸机
本发明在于:
(1)在转炉终点造粘渣工序操作时为转炉吹炼结束前2分钟内采用低枪位操作,即控制氧枪喷头顶端到钢水液面的距离为1.4米,并保持到吹炼结束,达到转炉终点渣不起泡、粘稠,出钢过程易于挡渣的效果。该操作可有效减少出钢过程泡沫渣的生成、溢出进入钢水包,使转炉出钢结束后钢中酸溶铝含量达到120ppm-250ppm范围,确保后续精炼脱氧、连铸浇注的稳定可控。
(2)在钢包底吹氩气精炼工序时为:根据钢中酸溶铝含量调整脱氧操作,具体操作是在氩站或LF炉工序,通过喂线机逐步喂入每包钢100-250米的铝线,使钢水中的酸溶铝含量达到40ppm-50ppm范围后,软吹镇静8分钟即可到连铸机浇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钢水中酸溶铝的含量分析结果比钢水定氧结果更加稳定可靠,可准确地反应钢水脱氧程度。根据钢水中酸溶铝含量分析结果调整钢水脱氧操作可以稳定实现钢水脱氧程度的窄区间控制,可明显减少连铸坯和钢材产品的气泡缺陷(气泡废品率<5%),并减少连铸浇钢过程水口结瘤中断生产事故,确保生产过程稳定连续。
具体实施方法:
1.工艺流程:转炉→钢包底吹氩气精炼→方坯连铸机
2.化为成份(%)
Ni、Cr、Cu含量不大于0.20%。
3.温度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
(1)在转炉终点造粘渣工序操作时为转炉吹炼结束前2分钟内采用低枪位操作,即控制氧枪喷头顶端到钢水液面的距离为1.4米,并保持到吹炼结束,达到转炉终点渣不起泡、粘稠,出钢过程易于挡渣的效果。该操作可有效减少出钢过程泡沫渣的生成、溢出进入钢水包,使转炉出钢结束后钢中酸溶铝含量达到120ppm-250ppm范围,确保后续精炼脱氧、连铸浇注的稳定可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7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型笔头组件自动组装系统
- 下一篇:前轮驱动自行车的驱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