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发电网的磨组启停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7420.5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2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波;张永军;陈卫;罗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发 电网 磨组启停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发电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并发电网的磨组启停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1)是用于监测、调整电力系统的负荷频率等,以控制发电机出力,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实现方式。基于自动发电控制的电力系统中,并网发电机组在规定的负荷调节范围内,跟踪电力调度中心下发的指令,按照一定调节速率实时调整发电机出力,以满足电力系统频率和联络线功率控制要求的服务。
目前国内大中型火力发电机组大多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作为锅炉燃料的供给系统。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磨组运行台数和磨组出力代表了并网发电机组的负荷能力。当电力调度中心依据电网用电量需求下发调节并网机组的负荷指令时,并网发电机组就需要及时调整磨组运行台数来达到调节并网机组负荷的要求。但是由于磨组启动或停止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并网发电机组需要延迟一段时间才能达到AGC指令要求的机组负荷,从而导致由于磨组启停给AGC过程带来过程断点,使得并网发电机组与电力调度中心约定的负荷调节范围并不一致。例如,目前并网发电机组的负荷为480MW,当AGC指令要求将负荷提高到600MW时,需要启动一套磨组来将负荷升高到600MW,但是由于启动磨组需要一定的时间,假设磨组启动需要15分钟,那么接到该AGC指令后15分钟内,该并网发电机组的实际负荷仍在480MW,并没有达到600MW,从而造成在要求负荷变化的全网范围内的过程断点出现。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避免由于磨组启停时间过长而带来的过程断点,导致的并网发电机组负荷与电力调度中心约定的符合调节范围不一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并发电网的磨组启停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能比较合理的控制磨组的启动或停止的时间,减少由于过程断点导致并网发电机组负荷与电力调度中心约定的符合调节范围不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并发电网的磨组启停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并网发电机组的磨组启停时间的历史数据,统计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
依据所述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预测机组负荷变动的时间段;
将所述机组负荷变动的时间段与磨组启停的耗时相减来确定磨组启停时间点,以便在所述磨组启停时间点来启动或停止磨组。
优选的,获取并网发电机组的磨组启停时间的历史数据,包括:
获取磨组启停时间ti以及与所述磨组启停时间ti对应的磨组运行台数变化量oi的历史数据;
所述统计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包括:
将所述磨组启停时间ti与所述磨组运行台数变化量oi组成二元数组(ti,oi),统计所述二元数据得到关于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R,R={(t1,o1), (t2,o2)·····(tn,on)};
其中,i=1、2····n,o=-1或1,o=-1表示磨组运行台数减少,当o=1表示磨组运行台数增加,n为获取到的磨组启停时间的数据个数。
优选的,所述统计所述历史数据得到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包括:
分别对不同时间区域内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得到不同时间区域内的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
所述依据所述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预测机组负荷变动的时间段,包括:
对各个时间区域内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进行分析,预测出各个时间区域内机组负荷变动的时间段。
优选的, 所述依据所述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预测机组负荷变动的时间段,包括:
依据预先设定的时间窗口长度,将所述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数据子集;
分析各个数据子集内磨组历史启停时间的规律,得出在该时间窗口长度内机组负荷变动的时间规律,依据该机组负荷变动的时间规律预测下一时间窗口长度内的机组负荷变动的时间段。
优选的,所述获取并网发电机组的磨组启停时间的历史数据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74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