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及其检测载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7434.7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聂宏;于浩;魏小辉;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F5/00 | 分类号: | B64F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荷 加载 试验装置 及其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突伸动力学试验装置,更具体地是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了一种检测变载荷的方法。
背景技术
舰载飞机弹射起飞至弹射动力冲程末端时,弹射拖梭与弹射杆脱离,前起落架缓冲器依靠自身储存或外部瞬时输入的弹性势能迅速伸展,在极短时间内增大飞机迎角以及俯仰速度,从而达到快速增加飞机升力,使飞机安全离舰的目的。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突伸过程的动力学特性都进行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但关于如何检验前起落架系统的突伸性能以及如何进行前起落架系统突伸试验的研究则没有涉及。突伸过程中,前起落架与机身铰接点处载荷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如何正确模拟该载荷是进行突伸试验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模拟前起落架在实际突伸过程中的真实受载情况;为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这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检测载荷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顶板、底板、液压作动筒和摩擦滑轨,所述摩擦滑轨固定于地面上,液压作动筒置于摩擦滑轨中;
还包括使得所述顶板相对底板做垂直升将运动的n个滑轮装置,其中n≥2且n为偶数,所述滑轮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液压作动筒相连,另一端与顶板相连;
所述滑轮装置与顶板的连接处设有载荷传感器,所述顶板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起落架的铰接孔。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底板滑轮,所述液压作动筒通过底板滑轮与载荷传感器相连。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底板滑轮和位于摩擦滑轨与底板之间的动滑轮,所述液压作动筒通过动滑轮和底板滑轮与载荷传感器相连。
本发明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底板滑轮、设置于载荷传感器下方的顶板滑轮和位于摩擦滑轨与底板之间的动滑轮,所述液压作动筒通过动滑轮、底板滑轮和顶板滑轮与载荷传感器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摩擦滑轨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液压作动筒位于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该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检测载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起落架固定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具体为起落架的三个支撑脚与顶板通过绞接孔绞接,起落架的轮子置于底板上;
步骤二: 将起落架压缩至预定位置;
步骤三: 使起落架做突伸运动;
步骤四: 通过测量起落架缓冲器行程的变化,判断起落架突伸过程中的真实受载情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通过调节液压作动筒输出载荷,进而控制液压作动筒与摩擦滑轨间摩擦力,最终实现对前起落架系统的实时变载荷加载,模拟前起落架系统在实际突伸过程中的真实受载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中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摩擦滑轨、2液压作动筒、3顶板、4 底板、5载荷传感器、6顶板滑轮、7底板滑轮、8动滑轮、9起落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本发明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顶板3、底板4、液压作动筒2和摩擦滑轨1,所述摩擦滑轨1固定于地面上,液压作动筒2置于摩擦滑轨1中,还包括使得所述顶板3相对底板4做垂直升将运动的四个滑轮装置,所述每个滑轮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液压作动筒2相连,另一端与顶板3相连,所述滑轮装置与顶板3的连接处设有载荷传感器5,所述顶板3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起落架的铰接孔。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顶板3、底板4、液压作动筒2和摩擦滑轨1,所述摩擦滑轨1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液压作动筒2位于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还包括使得所述顶板3相对底板4做垂直升将运动的四个滑轮装置,所述每个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4四个顶角上的底板滑轮7,所述顶板3和底板4的为相同的正方形,所述顶板3的四个顶角上分别设有载荷传感器5,所述液压作动筒2上设有钢丝绳,该钢丝绳绕过底板滑轮7与载荷传感器5相连。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7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