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同玻璃废丝与配合料应用于玻璃纤维生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7461.4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9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云;熊勇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3/00 | 分类号: | C03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0008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同 玻璃 配合 应用于 玻璃纤维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以多个种类玻璃的废丝与配合料应用于玻璃纤维生产的办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的玻璃纤维行业的快速发展,且由于用在玻璃纤维生产的玻璃的种类各不相同,产生了一些具有较大数量且种类繁多的玻璃废丝。这些废丝同玻璃纤维一样也属于硅酸盐材料,是自然界中不可降解的固体污染物。集中挖坑深埋处理不利于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要求,分别处理和利用又没有经济价值。面对废丝处理这一技术的不成熟,有效地利用多种类的玻璃废丝方面一直是一个技术难点,部份玻璃纤维生产商对玻璃废丝的利用进行过一定研究,但效果不好,利用于生产时,作业正常率基本低于90%,不仅不能带来效益,反而对生产有着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不同玻璃废丝与配合料应用于玻璃纤维生产的方法。
不同玻璃废丝与配合料应用于玻璃纤维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各类型的废丝进行收集,筛选出非玻璃纤维的异物,再用粉碎机进行第一次碎碾,废丝的颗粒长度≤0.6mm,清洗后烘干脱水处理,使水份保持在0.15±0.05%,再进行磨粉,使玻璃废丝粉的粒度分布D50=8.5±1um,然后将玻璃废丝粉与叶腊石、粘土、石灰石、含硼原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相配合,所述玻璃废丝粉体积分数为≤80%。
所述粉碎采用锤式粉碎机。
所述烘干采用筒式烘干炉。
磨粉采用雷蒙磨进行加工。
所述玻璃废丝体积分数优选为50±10%。
对废丝进行碎碾和磨粉,使得玻璃废丝粉的粒度分布较小且相对集中,可达到对玻璃废丝的流动性的控制,从而达到在与矿物原料相互配合使用时均匀混合,不分层,保证在与矿物原料结合后新的配合料质量稳定;碎碾时废丝的颗粒长度控制在≤0.6mm,过长不利于后期磨粉工序;在脱水处理这一环节中,适当控制温度,使玻璃废丝在保证所需水份的同时,去除有机物,控制玻璃废丝的有机物含量≤0.1%,在池窑生产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控制池窑的氧化还原气氛,从而达到池窑工艺的稳定性控制,保证生产作业的稳定;最后就是多种类的废丝与矿物原料相配合时,根据各种不同的玻璃废丝成份,注意矿物原料的配合,通过对矿物原料的调节达到对玻璃品质的控制,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玻璃纤维。在多种玻璃废丝与矿物原料的配合过程中,玻璃废丝的组分是不变的,矿物原料则是平衡复合配方组份的稳定性。有别于现有的只用矿物原料组成的玻璃配方,或只能单一使用一种玻璃废丝,而是多种玻璃废丝同时使用;使用玻璃废丝后,有助于矿物原料在池窑中熔化,节约能源,缩短熔化时间,使玻璃在池窑中更充分均化,提高玻璃质量,从而提高玻璃生产成品率,提高劳动效率。
上述方法中不同种类的玻璃废丝与矿物原料有效的结合方法,就是在玻璃池窑生产的过程中,玻璃废丝引入矿物原料配方,根据各种不同的玻璃废丝成份,注意矿物原料的配合,通过对矿物原料的调节达到对玻璃品质的控制,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玻璃纤维。利用玻璃废丝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玻璃纤维,在解决了环保问题的同时,还利用了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不同玻璃废丝与配合料应用于玻璃纤维生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
1-通过初选后的玻璃废丝,2-锤式粉碎机,3-循环池,4-皮带输送机,5-筒式烘干炉,6-雷蒙磨,7-各种不同类型的玻璃废丝与常规配合料,8-经过配方后新的复合型配方的配合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由图1所示,按照以下流程不同玻璃废丝与配合料应用于玻璃纤维生产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74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