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炒茶锅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7802.8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5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西山宏运材料用品厂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1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炒茶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炒茶锅,特指一种锅底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的炒茶锅,属于炒茶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的茶叶为手工炒制和机械炒制而成,手工炒制的茶叶质量好,但需要的劳动力大,效率低;对于机械炒茶技术,多为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牵引炒茶锅在热源上做往复运动,现有的炒茶锅多为圆形,青茶叶与锅底的接触面积小,容易堆积,并且炒茶锅在往复运动过程中,茶叶顺着锅底滑动,而不是做翻转运动,这样茶叶的受热不均匀,而且不利于散气、散热,使炒制的茶叶质量很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简易炒茶锅。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易炒茶锅, 包含锅体、挡条、套筒、支架;所述锅体低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所述三角形挡条焊接在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所述支架安装在锅体上表面上,锅体前后各设置两个支架;所述套筒通过支架与锅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条的数量为5-10个。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简易炒茶锅, 把现有技术中的圆形锅底改为半椭圆形锅底,大大增加了茶叶与锅底的接触面积,防止茶叶的堆积,也有利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的散气、散热;由于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设有挡条,炒茶锅在往复运动过程中,茶叶由于受到挡条的阻力而做翻转运动,不会沿锅底做滑行运动,有利于茶叶散气、散热,这样炒制的茶叶在色、香、味、形各方面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简易炒茶锅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简易炒茶锅沿A-A的剖视图;
其中:1、锅体;2、挡条;3、套筒;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如附图1、2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简易炒茶锅,包含锅体1、挡条2、套筒3、支架4;所述锅体1低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所述三角形挡条2焊接在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所述挡条2的数量为5-10个;所述支架4安装在锅体上表面上,锅体前后各设置两个支架4;所述套筒3过支架4与锅体1连接;在炒茶时,把炒茶锅1支撑在热源上,把套筒3固定在动力部分上,借助动力部分炒茶锅1以垂直半椭圆形轴线的方向在热源上做往复运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简易炒茶锅, 把现有技术中的圆形锅底改为半椭圆形锅底,大大增加了茶叶与锅底的接触面积,防止茶叶的堆积,也有利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的散气、散热;由于半椭圆形锅底的内表面上设有挡条,炒茶锅在往复运动过程中,茶叶由于受到挡条的阻力而做翻转运动,不会沿锅底做滑行运动,有利于茶叶散气、散热,这样炒制的茶叶在色、香、味、形各方面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西山宏运材料用品厂,未经苏州市西山宏运材料用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78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