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龟安全高效诱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8371.7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3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龚世平;葛研;王付民;钟象景;陶君;陈羽;邓杰明;蓬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余炳和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淡水 安全 高效 诱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捕捉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龟安全高效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淡水龟类普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无论是经济捕捞还是动物学野外调查,在野外自然溪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环境对淡水龟类进行捕捉并非容易。目前,对淡水龟类的捕捉一般使用渔具(渔网、渔笼、钓钩),或者对渔具进行适当的改造,缺乏专门针对淡水龟类的诱捕装置。这些捕捉淡水龟的装置存在一些缺陷:(1)诱捕装置沉浸于水中,龟进入装置后,由于淡水龟是用肺呼吸的,因此若不及时检查,会造成龟溺死,因此无法连续性,长时间的诱捕;(2)装置一般不使用诱饵,或诱饵利用效率不高,因此诱捕效果不好。对于经济捕捞或对于珍稀濒危淡水龟类的科学调查而言,必须确保安全高效诱捕,并避免造成淡水龟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普适性强的淡水龟安全高效诱捕装置,利用该诱捕装置诱捕淡水龟,能有效避免了现有捕捉装置存在的缺陷,提高诱饵的利用效率,提高诱捕效果,并能确保捕捉到的龟不会溺死,实现了对淡水龟类的连续性,长时间安全高效诱捕。
本发明的淡水龟安全高效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有网的笼体,在笼体上至少设有一个由外向内呈漏斗状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引诱入口,在笼体的中部的侧壁上设有漂浮装置,在笼体内还设有装有诱饵的诱饵瓶,诱饵瓶的瓶壁上具有若干个小孔。
在笼体的侧壁上设有固定绳索,通过固定绳索可以使淡水龟安全高效诱捕装置固定在诱捕地水体的岸边上,并且在检查诱捕装置时,可以通过固定绳索将诱捕装置拉到岸边。
由于淡水龟类一般为肉食性或杂食性,捕食水中的鱼虾、昆虫等小动物,也喜食动物尸体或腐肉,腐肉散发的气味对淡水龟具有引诱作用,因此所述的诱饵优选为牛肉、猪肉、鱼肉或蛙肉,进一步优选在牛肉、猪肉、鱼肉或蛙肉中加盐,盐可以减缓诱饵的腐败,使诱饵的使用时间更长。
所述的笼体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或正方体。
所述的笼体外罩的网可以为软细绳编织的网或塑料纱网。
所述的飘浮装置可以为密封的空塑料瓶、胶皮充气袋、泡沫块和漂浮木块等能使笼体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物体。
所述的诱饵瓶优选悬挂于漂浮装置上。
本发明的淡水龟安全高效诱捕装置是这样使用的,将淡水龟安全高效诱捕装置放入水中,由于有漂浮装置的存在,笼体漂浮于水面上,并使诱捕装置有少部分露出水面,淡水龟类喜欢在水中捕食,当闻到诱饵瓶中的诱饵散发的气味时,会游向诱捕装置,然后寻找并沿着漏斗状的具有弹性的引诱入口爬,引诱入口由于具有弹性,可被淡水龟轻易撑开,淡水龟进入后引诱入口借助弹力自动收缩,将淡水龟封闭在装置内,淡水龟在诱捕装置内无法吃到诱饵,由于诱捕装置有少部分露出水面,淡水龟还可以探出水面呼吸,确保不会溺死。
本发明将诱饵放入瓶壁上具有许多小孔的诱饵瓶中,这样设置,既可以使诱饵散发的气味透过水体扩散,从而达到引诱淡水龟的作用,又可以保证其他鱼虾等小动物和淡水龟不能吃到瓶内的诱饵,从而保证诱饵长期发挥作用,而不需要频繁更换,诱饵的存在可以高效的引诱、捕捉淡水龟。在笼体的中部的侧壁上设有漂浮装置,漂浮装置能使淡水龟高效诱捕装置漂浮于水面上,并且保证有少部分笼体露出水面,这样就可以保证进入笼体内的淡水龟可以呼吸,从而避免淡水龟长时间在水中而发生溺死现象,实现连续性,长时间的安全诱捕。
本发明根据淡水龟肺呼吸及食性等生物学特点,结合长期诱捕实践基础和技术总结,设计出了本发明的淡水龟高效安全诱捕装置。利用本发明的淡水龟安全高效诱捕装置诱捕淡水龟,其引诱效果好,诱饵使用量少,节约时间,并能保证淡水龟的安全,不会出现溺死现象,能连续性,长时间诱捕,并且普适性强,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淡水龟安全高效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淡水龟安全高效诱捕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1、笼体;21、22、引诱入口;3、漂浮装置;4、引诱瓶;41、小孔;42、诱饵;5、固定绳索;6、水面;7、笼体露出水面部分;8、木桩;9、岸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阐述,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未经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83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