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体分析装置以及液体吸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8759.7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7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黒野浩司;山登隆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3/49 | 分类号: | G01N33/49;G01N35/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许海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分析 装置 以及 液体 吸引 方法 | ||
1.一种检测体分析装置,包括:
液体吸引部,具备用于吸引液体的吸引管和使所述吸引管向上下方向移动的驱动部,从收容检测体的测定中使用的液体的容器,使用所述吸引管吸引液体;
液面检测部,对所述容器内收容的所述液体的液面进行检测;
存储部,基于由所述液面检测部检测的检测结果,存储与所述容器的液面高度相关的液面高度信息;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液体吸引部,以便基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容器的液面高度信息,由所述驱动部控制所述吸引管相对所述容器内的液面下降的速度,由所述吸引管从所述容器吸引液体,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存储部中没有存储所述容器的液面高度信息的情况下,先于用于所述液体的吸引的所述吸引管的下降动作而执行由所述液面检测部对所述容器内收容的所述液体的液面进行检测的液面检测,基于通过所述液面检测检测出的检测结果,将与所述容器的所述液面高度相关的液面高度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容器的所述液面高度信息,取得切换所述吸引管的下降速度的速度切换高度,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便以第1速度使所述吸引管下降至所取得的所述速度切换高度,从所述速度切换高度起,以小于所述第1速度的第2速度使所述吸引管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面检测部对针对液面的吸引管的接触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存储部中没有存储与液面的高度相关的液面高度信息的情况下,为了对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执行所述液面检测,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便以小于第1速度的第3速度使所述吸引管下降,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有所述与容器的液面的高度相关的液面高度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容器的所述液面高度信息,取得切换所述吸引管的下降速度的速度切换高度,为了使所述吸引管从所述容器吸引液体,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便以所述第1速度使所述吸引管下降至所取得的所述速度切换高度,从所述速度切换高度起,以小于所述第1速度的第2速度使所述吸引管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为了对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执行所述液面检测,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便以所述第1速度使所述吸引管下降至规定的高度,从所述规定的高度起,以所述第3速度使所述吸引管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吸引部具备第1吸引管以及第2吸引管以作为所述吸引管,并具备使所述第1吸引管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第1驱动部以及使所述第2吸引管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第2驱动部以作为所述驱动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有与所述容器不同的其他容器的与液面的高度相关的液面高度信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体吸引部以便在由所述第1吸引管执行针对所述容器内的液体的所述液面检测的期间,执行使所述第2吸引管下降并由所述第2吸引管从所述其他容器吸引液体的吸引动作的至少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作机构部,执行与液面检测动作不同的、用于测定检测体的其他动作,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动作机构部以便在执行针对所述容器内的所述液体的所述液面检测的期间,执行所述其他动作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机构部能够执行分注检测体的动作、搬送收容检测体的容器的动作、对检测体加温的动作、分注试剂的动作、以及测定混合了试剂的检测体的动作的至少一个,以作为所述其他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希森美康株式会社,未经希森美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875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蔽式车用监控器
- 下一篇:[2.2.2]双环衍生物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