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吊具及工程机械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8918.3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5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波;李翠英;徐德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8 | 分类号: | B66C1/28;B66C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吊具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石材等方形体货物吊运时常采用“四门钩”和钢丝绳等工具,即在装卸设备(门机/船吊/桥吊/龙门吊/汽车吊/重叉)的吊钩上挂“四门钩”,然后将两条钢丝绳兜套在石材(如荒料石)的两端并挂在“四门钩”的钩头上,通过司机操作装卸设备来完成石材的装卸作业。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实现装卸作业时,存在以下缺点:
1)作业效率底:工作效率仅为每小时堆放7~8块石材;此外,采用汽车吊装卸时,还需打支腿转运。
2)不安全:需要人工去串钢丝绳,不能实现自动作业。
3)成本高:钢丝绳极易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具,该吊具可以提高装卸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性,并可以减少不必要损耗。
本发明的吊具,包括:
第一主梁,所述第一主梁在其长度方向左右设置;
第一副梁和第二副梁,所述第一副梁和第二副梁设置于第一主梁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副梁和第二副梁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主梁左右伸缩移动;
第一叉刀和第二叉刀,所述各叉刀包括刀杆和叉钩,形成“L”形结构,所述第一叉刀和第二叉刀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副梁和第二副梁上,所述各叉刀的刀杆在其长度方向上下设置,所述各叉刀的叉钩朝向被吊运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本发明的吊具还包括:
第二主梁,所述第二主梁在其长度方向左右设置;
第三副梁和第四副梁,所述第三副梁和第四副梁设置于第二主梁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副梁和第四副梁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二主梁左右伸缩移动;
第三叉刀和第四叉刀,所述各叉刀包括刀杆和叉钩,形成“L”形结构,所述第三叉刀和第四叉刀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三副梁和第四副梁上,所述各叉刀的刀杆在其长度方向上下设置,所述各叉刀的叉钩朝向被吊运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本发明的吊具还包括:
导轨,所述第一主梁和/或第二主梁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主梁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在所述第一套筒内设置第一副梁,在所述第二套筒内设置第二副梁,所述第一副梁和第二副梁均相对于所述第一主梁左右伸缩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主梁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在所述第三套筒内设置第三副梁,在所述第四套筒内设置第四副梁,所述第三副梁和第四副梁均相对于所述第二主梁左右伸缩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叉刀和第四叉刀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与其相应的第一、第二、第三副梁和第四副梁摆动,使该摆动叉刀的叉钩向被吊运物方向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本发明的吊具还包括:
可相互旋转的上转台和下转台,所述第一主梁设置在所述下转台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副梁和第二副梁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梁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副梁和第二副梁相对于所述第一主梁进行对称伸缩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使用前述的吊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工程机械具体为正面吊运机。
本发明的吊具及工程机械,通过各主梁的前后移动、各副梁的左右伸缩移动和各叉刀的摆动,可以将各叉刀之间的距离调整到适当范围,以适合不同尺寸货物的装卸作业。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上下转台的旋转,实现吊具下部的旋转,在不需要移动工程机械主机的情况下,实现货物的摆放位置或起吊位置的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自动化操作,可以明显提高装卸作业效率。而且,本发明不需要人工的参与,解决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操作安全性。此外,本发明抛弃使用“四门钩”和钢丝绳等工具,避免了因钢丝绳损耗造成的成本增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吊具的主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1c是图1a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d是图1a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8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