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9821.4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0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郭萍;朱昌雄;田云龙;刘雪;李峰;叶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2D3/02;B09C1/10;C02F3/34;C12R1/01;C12R1/38;A62D101/20;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包括培养基和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菌体包括选自以下菌种中的至少两种:保藏号为CGMCC No.4797的日本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japonensis)、保藏号为CGMCC No.4793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保藏号为CGMCC No.4794的友好戈登氏菌(Gordonia amicalis)、保藏号为CGMCC No.4795的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和保藏号为CGMCC No.4796的食烷烃戈登氏菌(Gordonia alkan ivoran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中,所述菌体包括保藏号为CGMCC No.4797的日本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japonensis),还包括选自以下菌种中的至少一种:保藏号为CGMCC No.4793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保藏号为CGMCC No.4794的友好戈登氏菌(Gordonia amicalis)、保藏号为CGMCC No.4795的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和保藏号为CGMCC No.4796的食烷烃戈登氏菌(Gordonia alkanivoran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中,每克所述微生物菌剂所含的总活菌数为0.5-1×1010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中,CGMCC No.4797的日本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japonensis)的活菌数为总活菌数的10-90%,优选为30-70%。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选自保藏号为CGMCC No.4797的日本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japonensis)、保藏号为CGMCC No.4793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保藏号为CGMCC No.4794的友好戈登氏菌(Gordonia amicalis)、保藏号为CGMCC No.4795的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和保藏号为CGMCC No.4796的食烷烃戈登氏菌(Gordonia alkanivorans)中的至少两种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保藏号为CGMCC No.4797的日本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japonensis)以及选自以下菌种中的至少一种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保藏号为CGMCC No.4793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保藏号为CGMCC No.4794的友好戈登氏菌(Gordonia amicalis)、保藏号为CGMCC No.4795的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和保藏号为CGMCC No.4796的食烷烃戈登氏菌(Gordonia alkanivorans);所述培养的方法包括:在各自独立的培养体系中分别培养,并将分别培养得到的微生物按照比例混合,使得到的每克微生物菌剂的总活菌数为0.5-1×1010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通过在各自独立的培养体系中的培养及培养后的混合,使得到的每克微生物菌剂中,保藏号为CGMCCNo.4797的日本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japonensis)的活菌数为总活菌数的10-90%,优选为30-70%。
8.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降解石油烃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生物修复石油污染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的应用。
11.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水体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982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栈板
- 下一篇:一种带保护膜的饮用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