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下撑式抛物线型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的桁架在审
申请号: | 201110169883.5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9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如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如成 |
主分类号: | E04C3/11 | 分类号: | E04C3/11;E04C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下撑式 抛物线 预应力 强度 钢铰线 桁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桁架结构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桁架主要缺点是:(一)受力不均匀;(二)用钢量大,造价高;(三)承载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下撑式抛物线型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的桁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桁架存在的受力不均匀,用钢量大,造价高,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由钢管砼平面桁架1、下支撑2和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构成;所述钢管砼平面桁架1水平设置,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呈二次抛物线型结构,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设置于钢管砼平面桁架1下方,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为两端高中间低结构,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两端与钢管砼平面桁架1两端的支撑位置连接,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的中段通过若干竖向设置的下支撑2与钢管砼平面桁架1连接。
本发明目的及优点:
(1)应用悬索结构的优点,通过索的轴向拉伸耒抵抗外荷载作用,可以最充分地利用钢材的强度。当采用高强度材料时,效益就更佳。 悬索布置成抛物线型,与上部桁架结构的挠度曲线一致,使桁架受力均匀,合理,并体现出悬索结构优点。
(2)钢管砼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节省钢材,因此经济实用,但是它的抗拉性能差,存在局限性。
(3)桁架既是承受荷载结构,外围护结构(例如:通廊),又是预应力钢铰线的支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钢管砼平面桁架1、下支撑2、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具有下撑式抛物线型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的桁架,由钢管砼平面桁架1、下支撑2和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构成;所述钢管砼平面桁架1水平设置,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呈二次抛物线型结构,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设置于钢管砼平面桁架1下方,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为两端高中间低结构,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两端与钢管砼平面桁架1两端的支撑位置连接,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3的中段通过若干竖向设置的下支撑2与钢管砼平面桁架1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
(1)本结构上部为钢管砼桁架,下部布置二次抛物线型的预应力钢铰线(详见附图1),通过下支撑与桁架连为一体,它作为上部桁架的弹性支座,采用分四批施加荷载,三次施加预应力的七阶段三次预 应力设计。
(2)将荷载分解为四批施加(以荷载的实际可分性为准,如第一批荷载为桁架骨架杆件自重,施加第一次预应力,第二批荷载为安装楼面,屋面,墙面,施加第二次预应力,第三批荷载为安装设备和活荷载,第三次预应力为温度差应力,第四批荷载为地震作用)。
(3)温度应力及温度差:根椐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8.1.5条规定露天结构温度区段可以长达120M,没有强调要作温度应力计算,而且一端支座是水平向可滑动,温度变化时(如冬季、夏季),上部桁架与下部予应力钢铰线同时伸长和缩短,内力不受影响(摩阻力很小,因此不计)。但是,本结构有它特殊之处,上部一般有围护结构,处在室内,预应力钢铰线长期处在室外,二者存在温度差,从而使二者温度变形有差异,它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十分敏感。例如:冬天室外温度比栈桥内温度低,预应力钢铰线温度低於上部结构,因此收缩大,相当於预应力钢铰线收缩而产生一拉力;夏季室外温度比栈桥内温度高,则预应力钢铰线比上部结构伸长大,相当於预应力钢铰线放松(减少预应力)而对上部结构产生影响。总之,无论处于哪种情况,都可能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上述二种工况均需验算(第一、二、三批荷载叠加)。
(4)地震作用:本结构属於大跨度结构,根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一2001(2008年版)第5.3.3条。以8度地震为例,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即第一、二、三批荷载总值的1.1倍(竖向地震作用),作用於最不利工况。
(5)本方案以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为依椐,预应力损失等,请查看该规程。
下撑式抛物线型预应力高强度钢铰线的布置:
(1)抛物线型与桁架挠度曲线相近似。
(2)预应力索对桁架的反力均匀。
从而使结构力学模型合理,为结构优化创造条件。
本发明将钢管砼应用於桁架结构,解决了纲管砼的拉、压异性而存在的局限性,也解决了建筑桁架存在的受力不均匀,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如成,未经张如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98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弯曲不敏感的宽带色散优化单模光纤
- 下一篇:一种无负压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