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波诊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0105.8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3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健吾;四方浩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8/00 | 分类号: | A61B8/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高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诊断 装置 | ||
本申请基于2010年6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143099号,并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援引该申请而包含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超声波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超声波诊断装置用来诊断生物体(患者)的疾病。详细地说,超声波诊断装置利用具有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探针向被检测体内发送超声波。然后,用超声波探针接收被检测体内部的因声阻抗不匹配而产生的超声波的反射波,基于这样的反射波把被检测体的内部状态图像化。
作为超声波诊断装置,使用把多个超声波振子排列成阵列状而成的一维阵列探针。
但是,虽然在焦点附近得到高的分辨率,但在离焦点远的部分得不到足够的分辨率,不能获得大范围内的良好的图像。
于是,提出了各超声波振动元件具有不同的焦点距离,根据上述焦点距离改变接收时的超声波振子的开口口径的技术。
发明内容
但是,该被提出的技术是针对把超声波振子阵列排列成直线状的情形的技术,没有考虑使用把超声波振子阵列排列成二维的超声波探针的情形。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通过利用使用了二维阵列的超声波探针进行超声波收发而获得被检测体的立体图像,可以实现图像质量的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对被检测体发送超声波,基于从上述被检测体接收的信号生成超声波图像,包括:子阵列、主阵列、开口口径设定单元和延迟模式设定单元。子阵列由二维地配置的多个超声波振子构成,在一次接收期间中具有固定的延迟模式。主阵列由子阵列构成。开口口径设定单元设定主阵列的开口口径。延迟模式设定单元根据开口口径针对各子阵列变更延迟模式。
如果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可以实现图像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二维矩阵阵列中的配置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二维矩阵阵列的开口变化的开口变化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发送延迟加法运算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接收延迟加法运算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主阵列的开口与各个子阵列的焦点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现有的主阵列的开口与各个子阵列的焦点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接收超声波时形成的声场分布的图。
图9是示出用现有技术接收超声波时形成的声场分布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开口口径确定与焦点确定的关系的作用说明图。
图11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开口口径的变化与焦点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焦点确定与开口口径确定的关系的作用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构成。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像该图所示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包括:超声波探针12、发送延迟加法运算单元21、发送处理单元22、控制处理器(CPU)28、开口口径确定单元43、接收延迟加法运算单元(子阵列延迟加法运算单元)44、焦点距离确定单元45、接收处理单元46、信号处理单元47、显示控制单元27、监视器14。
超声波探针12具有超声波振子、匹配层、背衬(backing)材料等。
超声波探针12在已知的背面材料上设置多个超声波振子,在该超声波振子上设置已知的匹配层。即,按背面材料、超声波振子、匹配层的顺序层叠。在超声波振子中,设置有匹配层的面作为超声波的发射面侧,该面的相反侧的面(设置有背面材料的面)作为背面侧。超声波振子的发射面侧与共用(GND)电极连接,背面侧与信号电极连接。
作为超声波振子,可以使用压电陶瓷等的声/电可逆变换元件等。例如,优选使用钛酸锆酸铅Pb(Zr、Ti)O3、铌酸锂(LiNbO3)、钛酸钡(BaTiO3)或钛酸铅(PbTiO3)等的陶瓷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01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衬里构件
- 下一篇:汽车门防撞梁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