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线接口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70800.4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7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余桂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旭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线 接口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网线接口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指在冷冲压加工中,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工成零件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冲压模具的形式很多,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分类:
1. 根据工艺性质分类
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
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
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
2. 根据工序组合程度分类
单工序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的模具。
复合模:只有一个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级进模:也称连续模,指在毛坯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此模具为一款网线接口模具,网线接口产品要求90°成形精准,不能超出公差,现有的成形模具不能慢速精度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线接口模具,采用连续的操作工站,两次成形的方式,第一次成形45°,控制内折弯点变量,第二次成形90°,达到成形角度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线接口模具,所述网线接口模具包括上模和面对所述上模的下模,所述网线接口模具设有一用于45°成形的第一工站和一用于90°成形的第二工站,所述第一工站和所述第二工站依次排列。
上述网线接口模具,所述第一工站包括一第一上冲压块和一面对所述第一上冲压块的第一下冲压块,所述第一上冲压块固接与所述上模,所述第一下冲压块固接与所述下模。
上述网线接口模具,所述第一下冲压块由两个第一子冲压块组成,所述第一子冲压块面对所述第一上冲压块的一面包括一平行于所述下模的平面和一与所述下模成45°的平面组成,
上述网线接口模具,所述第一上冲压块为一立方体。
上述网线接口模具,所述第二工站包括二第二上冲压块和二面对所述第二上冲压块的第二下冲压块,所述第二上冲压块固接与所述上模,所述第二下冲压块固接与所述下模。
上述网线接口模具,所述第二下冲压块由两个第二子冲压块组成,所述第二子冲压块面对所述第二上冲压块的一面设有一用于90°成形的长方体凹槽。
上述网线接口模具,所述第一工站和所述第二工站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至100厘米。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连续的操作工站,两次成形的方式,第一次成形45°,控制内折弯点变量,第二次成形90°,达到成形角度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工站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工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网线接口模具包括上模和面对所述上模的下模,所述网线接口模具设有一用于45°成形的第一工站和一用于90°成形的第二工站,所述第一工站和所述第二工站依次排列。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工站包括一第一上冲压块和一面对所述第一上冲压块的第一下冲压块,所述第一上冲压块固接与所述上模,所述第一下冲压块固接与所述下模。所述第一下冲压块由两个第一子冲压块组成,所述第一子冲压块面对所述第一上冲压块的一面包括一平行于所述下模的平面和一与所述下模成45°的平面组成,所述第一上冲压块为一立方体。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工站包括二第二上冲压块和二面对所述第二上冲压块的第二下冲压块,所述第二上冲压块固接与所述上模,所述第二下冲压块固接与所述下模。所述第二下冲压块由两个第二子冲压块组成,所述第二子冲压块面对所述第二上冲压块的一面设有一用于90°成形的长方体凹槽。
所述第一工站和所述第二工站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至100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旭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旭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0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