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纵轴流式脱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2174.2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2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徐一成;陈培敏;莆月东;连挺;张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艾格莱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12/00 | 分类号: | A01F12/00;A01F12/32;A01F12/4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0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轴 脱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纵轴流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中的脱粒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全喂入纵轴流式联合收割机由脱粒装置的脱粒滚筒轴向与收割机的行走方向相一致而得名。其较与收割机的行走方向相垂直的横轴流脱粒装置有更高的脱粒能力。作为纵轴流式联合收割机由脱粒装置,有着脱粒滚筒与下部振动分离筛平行配置且水平放置的结构,比如专利号ZL200920118544.2所公开的结构。
另外,存在有与主脱粒滚筒平行的副滚筒复脱结构的双滚筒结构且与下部振动分离筛平行配置的结构,比如专利号ZL200920118543.8所公开的结构。
在上述的结构中,脱粒滚筒与下部振动分离筛平行配置,且尾段处同一位置,或脱粒滚筒长于振动分离筛,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茎杆排出脱粒机,防止茎杆落到振动分离筛上,增加振动分离筛的负荷或造成振动分离筛的堵塞。但这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即脱粒滚筒的后段脱下物经凹板筛落到振动分离筛的后端尾部,脱下物还未充分分离即被抛出振动分离筛,形成抛粮现象,产生清选损失,或增加二次脱粒的工作量。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脱粒滚筒的脱粒能力并未完全发挥,在脱粒滚筒的中段即已将被脱物脱粒完成并经凹板筛落到振动分离筛进行分离清选。脱粒滚筒的后段并未发挥脱粒的作用,仅起一个输送茎杆的作用。使纵轴流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并未发挥出全部效能。要进一步提高全喂入纵轴流式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发挥出脱粒滚筒后段的效能是途径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式的纵轴流式脱粒装置,在不改变振动清选筛和脱粒滚筒主结构的条件下,能够提高振动清选筛的前段处理量,提高振动清选筛的处理能力,提高收割机的工作效率。为此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所述脱粒装置设有脱粒滚筒和布置于脱粒滚筒下部并从下方包在脱粒滚筒外的凹板筛,在凹板筛的上端覆盖顶盖,由所述脱粒滚筒、凹板筛、顶盖形成的脱粒组件在收割机中前低后高地纵向布置,所述脱粒组件的下方设有沿收割机纵向布置的清选振动筛,脱粒组件倾斜于清选振动筛,脱粒组件的前端距清选振动筛近,后端距清选振动筛远;所述凹板筛与清选振动筛之间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收割机纵向前低后高,所述导流板上端位于凹板筛的尾端,下端位于清选振动筛中段的上部。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同时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脱粒滚筒由前后两段构成,前段为前细后粗的圆锥台形的喂入段,其侧表面焊接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前宽后窄;后段为脱粒段,由一组沿脱粒滚筒轴线间隔排列的圆盘以及多根脱粒齿支撑杆连接而成,所述多根脱粒齿支撑杆沿圆盘圆周均布,支撑杆上排列设置脱粒钉齿。
所述凹板筛由纵向扁形的钢杆和穿其而过的弯成U形的钢丝编织形成U形的网格体。
它设有杂余提升搅龙组,所述搅龙组由一横向的位于分离清选振动筛后段下方的横向搅龙和与之垂直的垂直搅龙、上部的向前输送的纵向搅龙构成。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脱粒组件在收割机中前低后高地纵向布置,脱粒滚筒与输送槽更接近平直,更利于割下物的输送,所述前低后高的向后抬起形式,脱粒组件距清选振动筛的距离是前近后远,更有利于导流板的安装布置,可使导流板更多地向前延伸,使分离效果更加好。且导向板与脱粒滚筒的轴向形成夹角,使脱粒滚筒内的脱粒处理物向后流动。脱下物经凹板筛,在前段直接落到振动清选筛的前段,而在后段由沿导流板落到振动清选筛的中段,振动清选筛的后段无直接落下的脱下物,使脱下物在振动清选筛停留的时间加长,进而加长了分离清选的时间使被分离清选更清洁彻底。
附图说明
图1为纵轴流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局剖图,显示了本发明脱粒装置的结构。
图2为本发明应用于纵轴流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时的另一个方向的侧视局剖图,显示了二次脱粒的提升装置由三段搅龙构成的结构。
图3为图1所示的纵轴流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显示了二次脱粒的提升装置由三段搅龙构成的结构。
图4为本发明凹板筛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脱粒滚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纵轴流脱粒装置1被放置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行走装置3上的底架4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艾格莱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艾格莱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21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