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建基于生物强化截留清除面源污染的生态护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2489.7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9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育来;李建华;孙即梁;杨长明;靖中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C04B2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建 基于 生物 强化 截留 清除 污染 生态 护坡 方法 | ||
1.构建基于生物强化截留清除面源污染的生态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查河流水文条件,确定单位长度河岸带面源污染负荷及其水力停留时间,分析沿河面源污染特征;
(2)针对沿河面源污染特征,筛选高效去除面源污染的高效菌或构建能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基因工程菌;
(3)通过环境友好型粘着剂将护坡构件材料与高效菌或基因工程菌构建成中空六面体的生态护坡构件;
(4)将生态护坡构件排列后砌在河岸两边,然后在中空六边形柱体的生态护坡构件中种植植物,即构建成生态护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基于生物强化截留清除面源污染的生态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调查河流水文条件是包括河流过水断面流量、流速、沿河面源污染负荷量、污染特征,并以此计算污染物水力停留时间,确定河岸带区域护坡构件用量及设置构件布设形式,确保污染物的水力停留时间大于污染物全部清除所需要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基于生物强化截留清除面源污染的生态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高效菌是以步骤(1)检测出的污染物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筛选去除面源污染的高效菌;所述的基因工程菌是携带能去除步骤(1)检测出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可移动行基因片段的基因工程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构建基于生物强化截留清除面源污染的生态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ium或嗜中温假单胞菌Pseudomonasmesophilica。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构建基于生物强化截留清除面源污染的生态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因工程菌为Pseudomonasmesophilica SM14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基于生物强化截留清除面源污染的生态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高效菌或基因工程菌经筛选出后,于30~38℃下震荡培养30~50h,培养期间补充污染物作为选择压力,将其离心、洗脱,最后将获得的菌体重悬于加有污染物的培养液中,配置成比例为1∶100(W/V)的菌悬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基于生物强化截留清除面源污染的生态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护坡构件材料为固化后疏浚底泥、贝壳、秸秆、木屑及保水剂,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固化后疏浚底泥∶贝壳∶秸秆∶木屑∶环境友好型粘着剂∶保水剂按重量比为(5~15)∶5∶1∶1∶1∶1混合,然后向其中投加20%~25wt%的由高效菌或基因工程菌构成的菌悬液,得到混合基质材料,再采用葡萄糖、尿素、磷酸盐将混合基质材料中C∶N∶P(质量比)调节至(90~110)∶5∶1,将得到的材料构建成中空六面体的生态护坡构件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建基于生物强化截留清除面源污染的生态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境友好型粘着剂为聚合物防水胶结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建基于生物强化截留清除面源污染的生态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水剂为聚γ-谷氨酸(γ-PG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基于生物强化截留清除面源污染的生态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中空六边形柱体的生态护坡构件为边长为50cm,高度为15cm,厚为10cm的中空六边形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24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