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丽蚜小蜂作为繁殖寄主生产浅黄恩蚜小蜂雄蜂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73344.9 | 申请日: | 2011-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3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同先;臧连生;万方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G1/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丽蚜小蜂 作为 繁殖 寄主 生产 浅黄 恩蚜小蜂 雄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速高效繁殖浅黄恩蚜小蜂雄蜂的方法,进一步讲是提供了一种应用丽蚜小蜂作为繁殖寄主生产浅黄恩蚜小蜂雄蜂的方法,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粉虱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国际性难题。这种害虫地位的上升主要与近年来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又称银叶粉虱)的成功入侵有关。烟粉虱为害的寄主植物超过600余种,取食为害后不仅消弱作物的长势,还能引起植物的生理代谢失调如西葫芦银叶反应和番茄的不规则成熟。除此以外,还能造成更严重的间接为害,分泌的蜜露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还能滋生霉菌的生长,从而降低农产品的价格和品质。更重要的是,能作为媒介昆虫传播病毒病,引起植物病毒病害的大流行。目前这种害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已成为大田阔叶作物、蔬菜和园艺、园林生产上的最重要害虫之一。
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控制粉虱类害虫的最重要方法。化学农药尤其是广谱高毒农药不仅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还严重污染环境。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还引起害虫抗药性的不断上升以及天敌自然控制作用的严重消弱。长远来看,应用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是治理这些害虫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和园艺作物实行“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变得更加现实可行。
寄生蜂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杀死寄主,一是寄生,将卵产于寄主体内或体外,通过幼虫取食最终杀死它们;另外一种是取食寄主,雌成蜂通过取食寄主体液和血淋巴从而杀死它们。利用恩蚜小蜂属(Encarsia)和浆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寄生蜂防治粉虱的许多尝试均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丽蚜小蜂E. formosa是商业化生产程度最高,并在温室条件下防治粉虱类害虫应用最为普遍的寄生蜂,这种寄生蜂被认为是控制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最理想天敌,但该寄生蜂还不能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发生和为害。浅黄恩蚜小蜂E. sophia是一种兼性超寄生蜂,与传统寄生蜂的繁殖方式不同,交配的雌蜂会将受精卵产于粉虱若虫体内,将来发育为雌虫,而未交配的雌蜂则通过寄生自己种内或近似种的雌性后代将来产生雄虫。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交配的浅黄恩蚜小蜂的寄生能力与丽蚜小蜂相当,但这种寄生蜂雌成蜂取食寄主的能力却为后者的三倍。综合来看,浅黄恩蚜小蜂控制烟粉虱的效果明显好于丽蚜小蜂,是目前防治国际性害虫烟粉虱的潜在理想天敌。但是,在自然条件下,浅黄恩蚜小蜂雄蜂的数量稀少,它们控制烟粉虱的能力被极大地限制。因此,雄蜂的生产和释放对于发挥浅黄恩蚜小蜂控制粉虱作用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丽蚜小蜂作为繁殖寄主生产浅黄恩蚜小蜂雄蜂的方法,为一种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雄蜂的新技术,可为科学有效利用浅黄恩蚜小蜂治理烟粉虱害虫奠定良好基础。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 寄主植物的培育
按照常规方法播种、育苗和定植寄主植物;在光照充足、环境条件可控的温室内培育寄主植物,当秧苗生长至具3片真叶时,单株定植于花盆内;当寄主植物生长至8-10片真叶时备用;
(2) 初级寄主的接种繁育
将备好的寄主植物放入粉虱繁殖间,并抖动饲养粉虱的寄主植物,使粉虱成虫扩散至新接入的植株上,24h后,收卵结束,并将具粉虱卵的寄主植物转入昆虫发育室(昆虫发育室环境条件为26-28℃,60-70% R.H.,14:10 L:D,下同),12d后,当粉虱若虫发育至四龄初期时备用;
(3) 次级或二级寄主的繁育
将具四龄粉虱若虫的寄主植物移入繁蜂室(环境条件为26-28℃,60-70% R.H.,14:10 L:D),接入次级寄主蜂成蜂(接蜂数量以蜂:若虫≥1:30为宜),48h后去除次级寄主蜂成蜂,并将寄主植物转入昆虫发育室;7d后,检查次级寄主蜂的发育进度,当寄生蜂发育至三龄幼虫-预蛹阶段时备用;
(4) 母代浅黄恩蚜小蜂的准备
将具四龄粉虱若虫的寄主植物移入繁蜂室,接入交配的浅黄恩蚜小蜂(雌、雄蜂按3:1混合接入),48h后去蜂(去蜂时,将寄主植物移入密闭室,药剂熏蒸3h,杀死遗留的寄生蜂),并将寄主植物转入昆虫发育室;13d后,羽化的寄生蜂全部为浅黄恩蚜小蜂处女蜂,这些未交配的雌蜂将直接用于寄生次级寄主来生产浅黄恩蚜小蜂的雄蜂;
(5) 浅黄恩蚜小蜂雄蜂的繁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33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