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低氮直燃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3424.4 | 申请日: | 201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2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兆玲;李景东;闫永秀;强宁;刘桂才;刘艳涛;景元琢;董磊;郭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90/06 | 分类号: | F23B90/06;F23L1/02;F23L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质低氮直燃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尤其是一种生物质低氮直燃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家重视生物质能开发和限制燃煤双重条件下,生物质锅炉由于政策的支持和优越的环保、经济性能逐渐受到青睐,成为替代燃煤及燃油燃气锅炉的重要产品。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生物质锅炉多是燃煤锅炉简单改造而成,或是直接使用燃煤锅炉(如:中国专利申请200710049037.3、200810137245.3、201010151608.6),难以发挥生物质燃料优势,并不适用于生物质燃料挥发份含量高、着火点低、可燃气体不易燃尽等燃烧特性,燃烧效率低、排烟温度高,热效率低。此外,生物质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量较高,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硝酸型酸雨,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损害。中国专利申请200910187815.4和201020528853.X的发明,虽采用二次配风或利用流化技术辅助燃烧,但其忽略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NOx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能量的综合利用效率,此类技术尚有发展空间。
因此,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燃烧效率高、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数低、热效率高的生物质直燃锅炉,实现生物质锅炉的产业化推广,推动生物质能产业链的形成和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根据生物质燃料的成分和燃烧特性,采用层燃与气化耦合燃烧技术,实现燃料的高效燃烧,采用分级布风、半焦还原及热解产物再燃技术,实现氮氧化物的超低排放,真正节能环保的生物质低氮直燃锅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质低氮直燃锅炉,包括炉膛,炉膛上部设有锅炉本体,炉膛前部进料口处设有与其连通的料斗,炉膛下部设有链条炉排,锅炉本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前烟箱和后烟箱,炉膛的腔体由前拱、后墙、锅炉本体和链条炉排共同围成,炉膛腔体内设有隔拱(隔拱用以形成高温热解区反应微环境,阻隔一次配风,并起到摊匀燃料的作用)、后拱、翼型烟道和隔烟墙,后拱的前端设有烟气导流板,隔烟墙设置于后拱上部,翼型烟道设置于炉膛腔体的上部区域,隔拱设置于炉膛腔体右端底部且与前拱倾斜相对应,后拱横向设置于炉膛腔体中部且一端与后墙相连,所述前拱上设有二次风装置,隔烟墙上设有三次风装置;所述隔拱、前拱和链条炉排之间的区域形成热解区,热解区上部由前拱、烟气导流板、隔拱和翼型烟道之间的区域形成再燃还原区,再燃还原区左侧由烟气导流板、后拱、隔烟墙和翼型烟道之间的区域形成气化燃烧区,后拱的下部由后拱、后墙、链条炉排和隔拱之间的区域形成层燃区。
所述烟气导流板成横向放置的V形结构。
所述翼型烟道内设有对流管束,且翼型烟道与前烟箱连通。
所述锅炉本体外部绕有螺纹烟管,螺纹烟管进气端与前烟箱相通,出气端与后烟箱相通。
所述链条炉排底部鼓入一次风进入层燃区,占总风量的55~60%,二次风装置布置在再燃还原区,其鼓入的风量占总风量的10~15%,三次风装置布置在气化燃烧区内,其鼓入的风量占总风量的25~35%,热解区不配风。
所述二次风装置的主风管布置于前拱中,主风管前端设置的喷嘴位于炉膛之中,若干喷嘴沿炉膛横向均布,喷嘴向下倾斜与水平面呈25~30°夹角,风速为35~45m/s,此角度和风速下,可保证混合气体上升到再燃还原区时形成强烈漩涡,增加其停留和反应时间,同时避免二次风直接吹向后拱和隔拱,冲刷耐火材料。
所述三次风装置的主风管布置于隔烟墙中,主风管上设有控制阀门,主风管前端设置的喷嘴位于气化燃烧区内,为使布风均匀,在隔烟墙底部和顶部分别布置有若干炉膛横向均布的喷嘴,顶部喷嘴倾斜向下与水平面呈20~25°夹角,风速为25~35m/s,此设计角度和风速可对气化燃烧区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扰动,使其呈“α”曲线运动,增加其停留和反应时间;底部喷嘴向上倾斜与水平面呈25~30°夹角,风速为8~12m/s,底部三次风主要作用是为气化燃烧区内提供足够的空气,使其能完全燃烧,同时,较低的风速不会对混合气体的运动产生较大影响。顶部与底部喷嘴沿炉膛横向均布,通过阀门控制顶部和底部风管风量,使喷嘴风速达到设计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34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工具
- 下一篇:OLED器件和电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