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模块排列连接组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4474.4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0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康;杨问弘;姜昕;刘晓俊;李丹林;冯春;倪铮;朱立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4;H05K7/20;H01M10/5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志菊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模块 排列 连接 组装 结构 | ||
1.一种动力电池模块排列连接组装结构,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多个电池单体、串并联电池单体的连接片、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定位板,其特征在于:定位板包括左、右两个定位板(2、3),左、右两个定位板(2、3)的内侧有与所有排列的电池头部对应的圆形定位帽(2a、3a),圆形定位帽(2a、3a)的中间有电极露出的孔(2b、3b);每四个圆形定位帽(2a、3a)彼此相切为一个模组,排列原则是四个的圆心连线构成正方形,N个模组一字排列为一组,共M组,两组之间交错互补排列;左、右两个定位板(2、3)的外侧对应圆形定位帽(2a、3a)的位置有与连接片匹配的限位槽(2c、3c),限位槽(2c、3c)与圆形定位帽(2a、3a)共在同一个底板上,每组两排限位槽(2c、3c)之间有隔离凸台(2d、3d),左、右两个定位板(2、3)的周边有与壳体匹配的围边(2e、3e);左、右两个定位板内侧相同镜像对称;电池单体两端对应在左、右两个定位板内侧的圆形定位帽内被夹紧;电池单体每两排为一组,一组中有N对电池单体,共M组,组与组交错互补放置;一组中每对的两个电池单体(5)极性相同,相邻对的电池单体极性不同,一个工字型连接片(4)连接相邻两对电池单体;一个工字型连接片(4)既将两排中一对两个极性相同的电池单体并联,又将相邻的极性不同的两对电池单体串联;左、右两个定位板(2、3)上的限位槽(2c、3c)的位置错开一对电池单体,左、右两个定位板(2、3)上的工字型连接片(4)的连接错开一对电池单体,这样,左、右两侧的工字型连接片(4)将中间每对电池单体并联后,又将各对之间串联;两端的电池单体通过长形连接片串并联,通过正负极连接片引出正负极;左、右两个定位板(2、3)通过周边的围边(2e、3e)与壳体(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排列连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凸台(2d、3d)上有凸销(2g、3g),工字型连接片(4)的对应位置有定位孔(4b)与凸销(2g、3g)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排列连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字型连接片(4)的中间部位有与隔离凸台(2d、3d)匹配的弓形弯折(4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排列连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定位帽(2a、3a)的壁厚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排列连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定位板(2、3)的上部有电压和温度采样线的出线孔(2i、3i)。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排列连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定位板(2)的上部一端有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引出槽(2h)。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组排列连接方式及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圆柱形电池为48个,分四排两组布置,每组12对电池单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排列连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池组的壳体是铝合金材料,壳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左右侧盖板和两端端板;两端端板与上盖板、下盖板为整体结构,是阶梯直角折板,两端端板上有通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排列连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池组的壳体是铝合金材料,壳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左右侧盖板和两端端板;两端端板与上盖板、下盖板为整体结构,是阶梯直角折板,两端端板上有通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块排列连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个定位板(2、3)周边的围边(2e、3e)上分布有与壳体连接的螺孔(2f、3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44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