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电池用复合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74521.5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7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方贵银;单锋;陈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H01L31/05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复合 相变 蓄热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光伏电池用复合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伏电池的应用中,照射到光伏电池表面的太阳能有80%以上并未转化为电能,而是转化为热能,导致光伏电池温度升高。特别是太阳辐照较强时,会导致光伏电池效率急剧下降,一般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只有8%~12%。如果在光伏电池组件的背面构造出微流道,通过微流道中的流体带走热量,可以降低光伏电池温度,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如果对流体带走的热量加以利用,这种光伏电池系统在产生电能的同时还可以向外界提供热能。
通常在光伏电池的背面铝板、微通道管外和铝底板构成的空间内填充相变蓄热材料用于储存热能,并使光伏电池的温度稳定在25℃左右。当太阳能充足时,光伏电池提供的电能由逆变器中的蓄电池储存,光热转换的热能由光伏电池中的相变蓄热材料储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选定在24~26℃,这样既可以保证光伏电池板的温度始终稳定在25℃(光伏电池测试时的标准工况),使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最佳值,又可使光热转换时系统的工作温度稳定,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
相变蓄热材料是一种熔化时吸热、凝结时放热的材料,目前常用的相变蓄热材料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绝大多数无机物相变蓄热材料具有腐蚀性,而且在相变过程中具有过冷和相分离的缺点,影响了其蓄热能力;而有机物相变蓄热材料不仅腐蚀性小、在相变过程中几乎没有相分离的缺点,并且且化学性能稳定,但有机相变蓄热材料导热系数低,致使其蓄热效率低,从而降低了光伏电池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用复合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有机相变蓄热材料和泡沫铝复合,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复合相变蓄热材料包括十六烷、十八烷和泡沫铝;其中:十六烷和十八烷的共熔混合物与泡沫铝的质量比是5~10∶1,十六烷和十八烷的共熔混合物中十六烷和十八烷的质量比是3~7∶7~3。
本发明制得的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4~28℃,相变潜热为185~206kJ/kg,可以保证光伏电池板的温度在25℃,同时复合相变蓄热材料能够储蓄热能。
所述泡沫铝选用通孔泡沫铝,泡沫铝的通孔可以达到更好的导热效果。
一种光伏电池用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十六烷和十八烷混合后加热至完全熔化,然后搅拌,形成共熔混合物;
(2)将上述共熔混合物和泡沫铝混合后搅拌,形成所述的复合相变蓄热材料。
本发明的十六烷的分子式是CH3(CH2)14CH3,分子量是226.44,无色液体,熔点18.2℃,沸点286.79℃,本发明使用任意结构的十六烷均可实现。
本发明的十八烷的分子式是CH3(CH2)16CH3,分子量是254.50,无色液体,熔点28.2℃,沸点316.1℃,本发明使用任意结构的十八烷均可实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利用十六烷和十八烷作为有机相变蓄热材料,利用泡沫铝的良好导热性能,使得泡沫铝在十六烷和十八烷中起到导热和支撑的作用,强化了蓄、放热过程的传热,解决了有机蓄热材料导热系数低的问题。
有益效果: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可有效地吸收和储存光伏电池释放的热能,然后通过换热系统释放出来,使得热能在供给和需求上更为匹配;
(2)本发明能够使得光伏电池板的温度稳定在25℃左右,使光伏转换效率提高15%以上,太阳能总利用效率达到70%以上;
(3)本发明通过有机相变蓄热材料与泡沫铝的复合,提高蓄热材料的导热性能和热稳定性;
(4)本发明的复合相变蓄热材料无毒、无腐蚀性,相变过程中无过冷和相分离现象,相变体积变化小,性能稳定,可长期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4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