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行波超声波电机的摩擦补偿的速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5673.7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5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谭永红;邱福梅;董瑞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0 | 分类号: | H02N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行波 超声波 电机 摩擦 补偿 速度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旋转行波超声波电机的摩擦补偿的速度控制方法,根据USM的实际物理结构,确定输入信号首先经过摩擦作用后,再驱动转子转动,从而得到最终的输出信号,其特征是,采用角编码器作为速度传感器,对其测量值进行解码和差分后获得旋转行波超声电机速度,并反馈到控制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经DSP对摩擦进行估算,然后与PID控制算法计算结果叠加后输出,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驱动旋转行波超声电机,其包括步骤:
A.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混合模型建立;B.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线性动态环节DL(·)的参数辨识;C.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摩擦特性环节确定;D.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摩擦补偿速度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行波超声波电机的摩擦补偿的速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A.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混合模型建立,包括步骤:
结合USM的实际物理结构和已有的实验结果,得到非线性反馈系统混合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其中,N(·)表示非线性环节,DL(·)表示线性动态环节,u(k)、和w(k)分别表示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输入电压、输出转速和中间信号;
所述的B.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线性动态环节DL(·)的参数辨识,采用非线性反馈系统结构,为辨识USM的线性动态环节DL(·),还包括步骤:
B1.设计一个特殊的输入信号,即一组带偏置的充分激励的正向数据信号;
B2.通过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成分的数据;
B3.对处理后的输入/输出数据使用自回归(ARX)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辨识,
其电机速度通过差分由其增量表示,
即:Δθ(k)=θ(k)-θ(k-1),令Θ=Δθ,
则相应的ARX模型结构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A(q)Θ(k)=B(q)u(k)+ε(k)
其中q-1为后向延迟算子,ε(k)为白噪声;
B4.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的阶数选择一阶惯性环节
B4.1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系统的线性动态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A(q-1)=1-αq-1
B(q-1)=β
B4.2相应的一阶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
即:
所述的C.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摩擦特性环节确定,鉴于在USM模型中存在非线性摩擦特性,并且其内部的摩擦状态z是不可测量的,导致摩擦参数难以直接辨识,因此,采用刚毛模型来描述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摩擦影响,稳态运动时刚毛的平均变形由速度决定,在低速时变形很小,这表明稳态时变形随速度增加而增大,据此,采用刚毛模型,并包括步骤:
C1.刚毛的平均变形用z表示:
其中,函数始终大于零,且具有不对称性,它不依赖于材料、温度和润滑因素;
对于典型的轴承摩擦,将随速度的增加而单调上升,符合Stribeck效应;
刚毛的弹性形变产生的摩擦力表达式:
其中,σ0是刚性系数,σ1是阻尼系数;
合并粘滞摩擦力后总的摩擦力表述为: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4)、(6)由函数和参数σ0、σ1、σ2描述,函数通过测量速度恒定时的稳态摩擦力进行确定;
函数由Stribeck效应描述: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4)、(6)、(7)用以描述旋转行波超声电机中摩擦环节的特性,它由六个参数σ0、σ1、σ2、Fc、Fs和θs确定;
C2.六个参数的辨识:
对于静态摩擦参数库伦摩擦力Fc和粘滞摩擦系数σ2,通过以下方法得到:
C2.1设USM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8)中,J代表电机的转动惯量,u(t)是电机的输入信号,F是摩擦力,如果输入信号为斜坡函数,则:
u(t)=mt (9)
由模型的数学表达式(4)-(9),可得到电机的加速度为:
由此可知,加速度是关于速度的线性微分方程,则有:
C2.2根据速度响应曲线的线性段可以得到: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9)中的斜坡输入信号斜率是已知的,a、b可以有图观测得到,因而通过模型的数学表达式(12),即可得到Fc、σ2;
C2.3采用二次插值方法辨识最大静摩擦力Fs和Stribeck速度根据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摩擦-速度曲线,即可辨识得到最大静摩擦力Fs和Stribeck速度
C2.4确定动态参数σ0、σ1
由于摩擦的非线性和内部状态z的不可测量,两个动态参数σ0、σ1不能使用线性估计的方法进行预测,故使用近似估计的方法:
C2.4.1.为得到σ0
C2.4.1.1设计给系统一个缓慢变化的且小于临界摩擦力的斜坡信号,
这个时候系统在预滑动微位移阶段,在这个阶段,
假定并且z是恒定的,因为粘滞摩擦系数σ2与速度成正比,认为是线性部分的参数,并且在辨识线性部分时,已经估计出,则模型的数学表达式(6)简化为:
则由模型的数学表达式(3)和(13),结合系统结构得到:
对模型的数学表达式(7)和(14)化简可得:
从模型的数学表达式(4)和(16)可以得到:
C2.4.1.2如果输入选择输入信号u=ct,c>0,假定且z(0)=0,对模型的数学表达式(17)直接积分得到:
C2.4.1.3根据实际测量到的角位移θ和前面估计到最大静摩擦力Fs,结合模型的数学表达式(18)计算出(0,T)内的z(t),可以从近似线性关系式求得σ0;
C2.4.2为得到另一个动态参数σ1
C2.4.2.1在粘滞阶段(θ≈0,z≈0),由摩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4)、(7)、(13)和系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14)化简得到:
将模型的数学表达式(19)、(20)代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21)得到:
从模型的数学表达式(22)可以看出系统行为象一个有阻尼的二阶系统,阻尼系数和自然频率为:
C2.4.2.2选择初始值σ1使模型的数学表达式(22)成为临界阻尼二阶微分等式,则有: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到σ0和σ1的辨识估计值;
D.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摩擦补偿速度控制
D1.对旋转行波超声波电机进行摩擦补偿,然后结合PID控制器建立整体控制方案;
D2.由模型的数学表达式(6)、(12)、(18)、(24)和(25)获得对旋转行波超声电机摩擦特性的估计,它是与电机速度有关的函数,以此引入作为内部反馈环,用以对旋转行波超声电机中的摩擦非线性进行补偿,外环采用PID控制;
其中对(6)和(18)式进行离散化处理得:
F(k)=σ0z(k)+σ1Δz(k)+σ2Δθ(k) (26)
相应的补偿算法如下:
采用上述并联补偿方法,获得良好的速度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56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修正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基于单端测距的故障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