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压脉冲旋转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5714.2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0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杉本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5D16/00 | 分类号: | B25D16/00;B25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脉冲 旋转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油压脉冲发生器断续地产生大转矩的油压脉冲旋转工具。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基于油压脉冲发生器的油压的冲击力缓冲,从而防止对减速机构、马达的反作用的油压脉冲旋转工具。在专利文献1的油压脉冲旋转工具中,当利用安装在油压脉冲发生器的输出轴的起子头进行螺栓紧固时,在该输出轴的旋转将要减慢的情况下,在减速机构的主轴和与主轴游隙嵌合的锤体之间,球沿着设置于该主轴的凸轮槽后退,由此,克服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使锤体后退。因此,能够根据螺旋弹簧的弹簧力有效地缓冲上述冲击力。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53205号说明书
另外,在上述油压脉冲旋转工具中,螺旋弹簧在主轴的轴向设置于减速机构和与减速机构连结的相当于连结体的锤体之间。因此,同在减速机构与连结体之间确保用于配置螺旋弹簧的空间相对应,担心收纳该螺旋弹簧的外壳的外形尺寸扩大,进而具备该外壳的油压脉冲旋转工具的全长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便设置有对连结体施力的螺旋弹簧也能够抑制全长变长的油压脉冲旋转工具。
技术方案1的发明所涉及的油压脉冲旋转工具的特征在于,在外壳内收纳有:马达;减速机构,从马达向该减速机构传递转矩;以及油压脉冲发生器,该油压脉冲发生器朝上述减速机构的最终级的输出部的前方以与减速机构同轴的方式配置,其中,在上述油压脉冲发生器一体地连结有套筒体,该套筒体以与在上述输出部的旋转中心突出设置的中心轴同轴的方式外装于上述中心轴,且在该套筒体与上述中心轴之间夹装有轴承,在上述套筒体以与该套筒体同轴的方式外装有连结体,该连结体能够与上述输出部一体旋转,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在上述套筒体的外表面与上述连结体的内表面之间,使球跨越二者而嵌合,并且,在上述套筒体的外表面的与上述球嵌合的部分,形成有从上述套筒体的轴向倾斜的凸轮槽,对上述连结体向上述球与上述凸轮槽的后端嵌合的后退位置施力的螺旋弹簧以外装于上述油压脉冲发生器的状态设置,将上述输出部的旋转从上述连结体经由上述球向上述套筒体以及上述油压脉冲发生器传递,另一方面,当在上述套筒体与上述连结体之间产生旋转速度的差时,通过上述球在上述凸轮槽内的相对移动,克服上述螺旋弹簧的施力使上述连结体前进,从而缓和冲击。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之上,上述中心轴与上述套筒体之间的上述轴承沿上述轴向设置有两个。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所涉及的油压脉冲旋转工具,与向减速机构的最终级侧亦即油压脉冲发生器的后方与该油压脉冲发生器一并设置螺旋弹簧的情况不同,能够缩短外壳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伴随与此,能够抑制具备上述外壳的油压脉冲旋转工具的全长增长。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配置在套筒体的轴向的两个轴承能够吸收作用于该中心轴的推力载荷,并且,也能够吸收作用于上述中心轴的径向载荷,从而能够防止中心轴撬动套筒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油压脉冲起子的纵剖视图。
图2中,(a)图是对球嵌合在套筒体的凸轮槽的尖端且配置有连结环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b)图是对该球与连结环的凹槽卡合并沿着该凸轮槽滚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当油压单元产生冲击转矩时的该油压脉冲起子的纵剖视图。
标号说明:
1:油压脉冲起子;10:外壳;20:单元壳体;30:马达;40: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1:行星轮架;44:中心轴;60:油压单元;63:套筒体;65:滚针轴承;66:球轴承;68:凸轮槽;70:连结环;80:球;85:螺旋弹簧;P:后退位置;X:套筒体的中心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油压脉冲起子1具备外壳10和单元壳体20。外壳10通过组装树脂制的左右的半剖外壳而形成,且具备主体部11和把手部12。主体部11形成为筒状,沿着油压脉冲起子1的前后方向(图1及图3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在该主体部11的内部收纳有马达30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0。另外,油压脉冲起子1是本发明的油压脉冲旋转工具的一例。
马达30配置在主体部11内的后方部(图1及图3的左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0在主体部11内配置在马达30的前方(图1及图3的右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0具备行星轮架41、小齿轮42、行星齿轮43、43、中心轴44、以及内齿轮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5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