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冷电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5915.2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8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马雪松;胡波;孙文龙;杨桂;汪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冷电联供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分布式冷电联供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
S1、初始化系统运行状态以及系统数据;其中,所述系统数据包括预设的系统热力参数;
S2、采集系统运行参数;
S3、根据所述系统运行参数和所述系统数据计算得到系统热力参数;
S4、根据所述系统热力参数和所述预设的系统热力参数判断是否调整发电设备功率,若是,则调整发电设备功率,若否,则维持发电设备功率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冷电联供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是,
预先设定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到,则进行所述步骤S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布式冷电联供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步骤S1中,将上一运行周期的初始系统运行状态作为本运行周期的系统运行状态;所述系统数据还包括:燃料价格、外购电价以及外送电价;
当系统冷热负荷平衡时,进行所述步骤S2,其中所述系统运行参数包括:发电设备功率、用户与外网联络线功率、烟气制冷设备耗电功率、电制冷设备耗电功率以及燃料流量、外购电功率、外送电功率;
所述系统热力参数包括:冷负荷需求、电负荷需求以及当前的实时运行成本、优化运行功率以及预期运行成本;
所述步骤S3具体为:根据所述系统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实际冷负荷需求、电负荷需求以及当前的实时运行成本;根据所述实际冷负荷需求和所述电负荷需求进行优化计算,得到优化运行功率以及预期运行成本;
所述预设的系统热力参数为设定的成本阀值,所述步骤S4具体为:计算当前的实时运行成本减去预期运行成本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设定的成本阀值,则所述优化运行功率作为发电设备功率;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设定的成本阀值,则维持发电设备功率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冷电联供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是,经过所述当前的实时运行成本减去预期运行成本的差值运算,若连续n次所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设定的成本阀值,则将第n次计算时的优化运行功率作为发电设备功率;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设定的成本阀值,则维持发电设备功率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布式冷电联供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步骤S1中,将上一运行周期的初始系统运行状态作为本运行周期的系统运行状态;所述系统数据还包括:燃料热值;
当系统冷热负荷平衡时,进行所述步骤S2,其中所述系统运行参数包括:发电设备功率、用户与外网联络线功率、烟气制冷设备耗电功率、电制冷设备耗电功率以及燃料流量;
所述系统热力参数包括:冷负荷需求、电负荷需求以及当前的实时运行成本、优化运行功率以及预期能源利用效率;
所述步骤S3具体为:根据所述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得到实际冷负荷需求、电负荷需求以及实时能源利用效率;根据所述实际冷负荷需求和所述电负荷需求进行计算,得到优化运行功率以及预期能源利用效率;
所述预设的系统热力参数为设定的利用率阀值,所述步骤S4具体为:计算所述实时能源利用效率减去预期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设定的利用率阀值,则将所述优化运行功率作为发电设备功率;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设定的利用率阀值,则维持发电设备功率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冷电联供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是,经过所述实时能源利用效率减去预期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值运算,若连续n次,所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设定的利用率阀值,则将第n次计算时的优化运行功率作为发电设备功率;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设定的利用率阀值,则维持发电设备功率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59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