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形波纹补偿管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6709.3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9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锋;廖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骏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5/10 | 分类号: | B21D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26020 广东省肇庆市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波纹 补偿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纹管成型装置,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异形波纹补偿管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汽车客户的新产品需要使用到汽车异形波纹补偿器零件总成,异形波纹补偿管是随系统自由伸缩的弹性补偿,以吸收管线、导管、容器等由热胀冷缩诸多原因而产生的尺寸变化,或补偿管线、导管、容器等的轴向、横向和角向位移,同时可以对系统中流体的压力波动进行有效地平衡,对防震、减振、吸振、降噪、抗疲劳、耐压耐温、耐腐蚀具有良好作用和效果。
而为了配合节能减排,这些异形波纹补偿器通常采用薄壁管来成型以减轻产品重量,进而实现节省能耗。但是,该类产品因其复杂的结构和要求先进的制造技术,目前国内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导致该类产品时常需要由国外进口。现有技术中,波纹补偿管的波纹成型技术工艺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冲压成形,首先把管材放置在液压机的夹模上加压夹紧,然后在管的一端轴向加压使其形成一个波纹,当一个产品有多个波纹时,需要多套模具和多台机器逐个波纹成型,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受力点不均匀,易爆裂、易夹伤、废品率高、多波纹成型工序多,且不适合薄壁管材的成型;二是旋压成形,把管材放进旋压机夹紧,使用旋压摩擦改变管材形状,使其形成波纹,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成型速度慢、会改变管壁厚度、不适合薄壁管成型且成型精度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容易、自动化程度高、成品效果好且适于薄壁管材使用的异形波纹补偿管成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异形波纹补偿管成型装置,包括有一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电控系统;进一步,所述机架还设置有分别与电控系统电气连接的纵向夹模部件、横向夹模部件和水压膨波部件;其中,所述纵向夹模部件和横向夹模部件动作配合,以将代加工管件夹持定位且将其管口密闭,所述水压膨波部件通过横向夹模部件与代加工管件内腔相通,以向代加工管件内腔施加水压使其管壁膨胀成型。
进一步,所述纵向夹模部件包括有上夹模组件和下夹模组件;其中,所述上夹模组件包括有装卸连接配合的上夹模连接架和上夹模,上夹模连接架与一升降式油缸连接配合由其驱动带动上夹模一起上下升降,所述下夹模组件包括有装卸连接配合的下夹模连接架和下夹模,下夹模连接架定位设置于机架平台上,及所述上夹模和下夹模使用配合纵向夹紧代加工管件。
进一步,所述横向夹模部件包括有左夹模组件和右夹模组件;其中,所述左夹模组件包括有装卸连接配合的左夹模连接轴和左夹模,左夹模连接轴与一左动式油缸连接配合由其驱动带动左夹模一起左右移动,所述右夹模组件包括有装卸连接配合的右夹模连接轴和右夹模,右夹模连接轴与一右动式油缸连接配合由其驱动带动右夹模一起左右移动,及所述左夹模和右夹模使用配合横向夹紧代加工管件且密闭其管口。
进一步,所述左夹模组件配套设置有一分模油缸,以将成型管件从夹模中顶推分离出来。
进一步,所述水压膨波部件包括有储水箱和膨波油缸;其中,所述储水箱通过第一管道与膨波油缸连接,膨波油缸通过第二管道穿过右夹模组件且与待加工管件内腔连通,以将储水箱水体注入代加工管件内腔进而向代加工管件内腔施加水压使其管壁膨胀成型。
进一步,所述第一管道设置有防倒流止回阀,第二管道设置有手动阀和防倒流电磁阀。
进一步,所述纵向夹模部件、横向夹模部件和水压膨波部件均设置有压力调节阀。
进一步,所述油缸分别配套设有电磁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解决了壁厚小于2mm的波纹补偿管的成型难问题,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满足了客户对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要求;
2、波纹成型由液体内压均匀受力于管壁进而使其成型,不同了现有轴向挤压成型方法,有效解决了管壁爆裂的问题;
3、一次可以成型多个波纹,改变了现有技术一次只能成型一个波纹的生产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因压力系统采用水压,固有的水压稳定性使产品在成型中受力均匀,保证波纹成型的精度,改变现有技术因成型处受力不均匀而出现的精度难控制问题;
4、只需更换夹模即可实现不同管件的波纹成型,简单有效,且管壁不再出现压伤、摩擦拉伤等问题,减少了摩擦,提高模具寿命。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发明,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骏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市骏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6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期演进下行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无源红外成像器件